(2013)西民初字第1380号
裁判日期: 2013-12-16
公开日期: 2014-08-24
案件名称
尚光臣、尚勇、尚光才、尚光辉、尚光胜、尚光祖与尚光忠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邢台市桥西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邢台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尚某某,尚某甲,尚某乙,尚某丙,尚某丁,尚某己
案由
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一条,第二条,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三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六十四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一款,第七十六条
全文
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3)西民初字第1380号原告尚某某,男,1948年8月8日出生,汉族,住邢台市桥西区。委托代理人尚某庚,男,汉族,住邢台市桥西区,系原告尚某某之子。委托代理人张磊,邢台市桥东顺民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原告尚某甲,男,1979年2月25日出生,汉族,住邢台市桥西区。委托代理人张磊,邢台市桥东顺民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原告尚某乙,男,1956年1月21日出生,汉族,住邢台市桥西区。委托代理人张磊,邢台市桥东顺民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原告尚某丙,男,1957年10月8日出生,汉族,住邢台市桥东区。委托代理人张磊,邢台市桥东顺民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原告尚某丁,男,1962年7月28日出生,汉族,住邢台市桥西区。委托代理人张磊,邢台市桥东顺民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追加原告尚某戊,男,1953年6月26日出生,汉族,住邢台市桥西区。被告尚某己,男,1944年1月8日出生,汉族,住邢台市桥西区。委托代理人尚某辛,男,汉族,住邢台市桥西区,系被告尚某己之子。原告尚某某、尚某甲、尚某乙、尚某丙、尚某丁、追加原告尚某戊诉被告尚某己继承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被告各方及其委托代理人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诉称,原告尚某某、尚某乙、尚某丙、尚某丁、尚某戊及原告尚某甲的父亲尚某壬(于2008年6月8日病故)与被告尚某己系一母同胞七兄弟。母亲房某某和父亲尚某癸已分别于2007年10月18日、2011年12月9日先后病故。父亲存款由被告尚某己掌握,五原告均不详知,被告尚某己自认父亲共有存款175000元,并已给五原告和尚某戊各分割给付25000元,但无故未分割给付原告尚某丁25000元,还无故扣了原告尚某甲、尚某丙各1万元至今未给;特别是被告尚某己擅自从父亲尚某癸生前所在单位冶金厂领取的父亲尚某癸职工身份抚恤金、救济金、丧葬费39420元占为己有至今未给五原告分割分文;更为严重的是被告尚某己至今不予五原告协商分割记名登记父亲尚某癸名下,原告尚某丁以其住房公积金占用父亲尚某癸名额福利购买的,位于邢台冶金西生活区房产一套名额福利计价21万元;更使尚某某等五原告不能接受的是被告尚某己至今不与五原告签字从父亲生前所在单位领取父亲干部身份抚慰金等款项74538元,严重侵犯了尚某某等五原告的合法权益。经多次协商未果,据此诉至法院,恳请法庭依法支持原告诉请,以维护司法公正,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被告尚某己提交书面答辩,辩称,我父母所有积蓄及父亲的工资存取和支出,均由我儿子尚某辛、儿媳高某某掌管,这是我父母在世时安排和委托其掌管的,被答辩人均知晓,我本人从未进行过任何干涉,更没有从父亲生前所在单位领取过丧葬费、救济金和职工身份抚恤金39420元,此项诉讼纯属无中生有。被答辩人所提及的父亲存款175000及丧葬费39420元,此数额纯属五原告凭空想象捏造出来的。父母全部积蓄加上父亲第一次下发的抚恤金,共计174435元。我所述金额是在遗产分割会上,由答辩人儿子尚某辛对全部继承人进行公布的,当时是经过全部继承人确认认可的。在遗产分割时答辩人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组织全部继承人共同协商处理继承问题,分割办法和份额。七个继承人的分割款项均经继承者本人认可,除尚某丁至今未领外,其他继承人所应继承的款项都已领回。对于第二笔抚恤金,自从该款打入我父亲生前账户后,被答辩人多次擅自去领取,均未通知我和四弟尚某戊,被继承人单位双退办因继承人未到齐而拒绝发放。抚恤金不是遗产,抚恤金是补偿死者子女的,而且是对死者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子女的补偿,尚某壬和尚某丁对我父亲未尽赡养义务,因此第二笔下发的抚恤金不能再与其他继承人平均分割。对于父母购置房产时使用了尚某丁的住房公积金,父母生前已经对房子做了处置,此房产与答辩人没有任何关系,答辩人无权处置,更没必要为被答辩人作出答辩。关于诉讼费,被答辩人等人捏造事实,无中生有,肆意诋毁答辩人声誉;被答辩人之间又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方式侵害答辩人合法权益,恳请法院裁定由被答辩人等人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用。经审理查明,被继承人尚某癸、房某某夫妇生前共育有七个儿子,分别为长子尚某己、次子尚某某、三子尚某壬、四子尚某戊、五子尚某乙、六子尚某丙及七子尚某丁,其中三子尚某壬于2008年6月8日病故,其代位继承人为原告尚某甲。原告提交邢台市桥西区冶金社区居委会家庭情况证明一份,用以证明以上事实。原、被告母亲房某某与父亲尚某癸分别于2007年10月18日和2011年12月9日去世,去世前未留有遗嘱或遗赠抚养协议。原告提交邢台市公安局桥西分局中兴路派出所死亡证明一份,对房某某及尚某癸的死亡时间加以证实。被继承人尚某癸去世后,其丧葬费由原、被告七家均摊,每家1700元,被告称除原告尚某甲外,其余六家均足额支付。对此原告尚某甲称丧葬费部分是从其亲戚朋友随礼的款中予以扣除的,认为礼金多于1700元足以支付这些钱,但被告不予认可,双方各执一词,均未提交相关证据。另查明,被继承人尚某癸去世后,其单位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向其家属发放丧葬抚恤金39420元,后因政策调整补发74538元。其中39420元已领,剩余74538元尚未领取,该款现存放于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此外,本院根据原告方的申请,依法调取了被继承人尚某癸2006年至今的银行账户流水清单,截止到2013年9月21日尚余存款共计金额74727.82元,其中包括尚某癸单位发放的第二笔抚恤金74538元。双方均认可尚某癸生前个人账户由被告尚某己儿子尚某辛掌管,但对于尚某癸去世后遗留遗产数额产生争议。原告主张加上单位第一次发放的抚恤金39420元,被继承人尚某癸应有可继承遗产239000元,但未提交相关证据。对此被告不予认可,称尚某癸2011年去世前工资共攒下136000元,再加上单位补的39420元,共计人民币175420元,亦未提交相关证据加以证明。追加原告尚某戊认可被告关于遗产数额的陈述,称父亲尚某癸2011年去世时总共存款有近14万多元。关于以上遗产的分配,被告尚某己称已于2012年3月17日通过分割会协商的方式进行了分割,具体分割方案由其他继承人签字确认,现除尚某丁应分得的25000元在被告手中尚未领取外,其余继承人均已按分配方案领取了分割款,并在领款单上签字,其中尚某甲应分得的部分由尚某乙代为领取并代其在领款单上签字。被告为证明其主张,提交分割方案计算明细及领款签字单各一份。五原告认可分割方案计算明细单及领款单上的姓名均系其本人所签,但对于计算明细单上的内容真实性不予认可,称当时是在笔记本上签了个名,证明开会时到场了,协议的内容是被告后填写上去的,继承人尚某丁不同意该方案,因此才有尚某丁至今没有领取协议上的数额的事实,且五原告对该分配方案中给被告儿子尚某辛分得9000元及给被告女儿尚莉分得3500元有异议,称其二人并非第一顺序继承人,不能参与分配。追加原告尚某戊称,分割方案和领款签字单都是真实的,都是各方自愿签订的,没有谁强迫谁的情况。还查明,被继承人尚某癸生前将其所有的位于邢台市桥西区冶金西生活区房产一套赠与被告儿子尚某辛,五原告称尚某癸在购买该套房产时使用了原告尚某丁住房公积金,要求按照目前的市场价值分割该房产中所含尚某癸名下名额福利计价21万元,但未提交相关证据。对此追加原告尚某戊称买房子时确实用了尚某丁的住房公积金,但因尚某丙搬回去跟父母一起住,就由尚某丙给了尚某丁2万元作为补偿,亦未能提交相关证据加以证明。被告尚某己对此辩称,被继承人尚某癸生前将房产赠与尚某辛,该房产内容与被告尚某己无关。以上查明的事实,有原告提交的冶金社区居委会家庭情况证明一份、中兴路派出所死亡证明一份、中钢邢机离退休人员代管处证明一份,有被告提交的遗产分割计算明细单、领款签字单各一份,并有本院调取的尚某癸银行账户支取明细表及原、被告各方当庭陈述、庭审笔录在卷佐证。本院认为,被继承人尚某癸于2011年12月9日去世,生前未留有遗嘱,故其遗产自其死亡之日起便进入法定继承程序,由全部第一顺位继承人享有继承权利。因第一顺序继承人尚某壬先于被继承人尚某癸去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一条,其子尚某甲可作为代为继承人参与遗产继承。关于被继承人尚某癸可继承的遗产范围,五原告主张加上被继承人单位发放的第一笔丧葬抚恤金共有存款239000元,但被告只认可存款加上单位第一笔抚恤金39420元共计175835元,并提交了遗产分配明细表一份;因原告未就此提交相关证据加以证明,故本院根据证据规则认定被继承人尚某癸个人存款及第一笔抚恤金共计金额175835元。此外,被继承人尚某癸生前所在单位于2012年12月1日发放第二笔抚恤金74538元,已打入尚某癸个人账户,加上账户余额及产生的利息,现存账户余额共计74727.82元,双方均认可该款现存放于被继承人尚某癸单位离退休人员代管处,对此本院予以认定。综上,被继承人尚某癸共有可继承财产175835元+74727.82元=250562.82元。关于该遗产的分配,被告尚某己主张已将尚某癸生前存款及单位第一笔抚恤金共计175835元进行了分配,并提交了2012年3月17日遗产分配计算明细表一份及领款签字单一份,追加原告尚某戊对该两份证据无异议,原告尚某某、尚某甲、尚某乙、尚某丙、尚某戊均认可上面的签名系其本人所写,且在庭审时也认可除尚某戊外其余原告均收到了领款单上所列款项。虽五原告对分配计算明细单的内容真实性及分配方案的合理性提出异议,但因未能提交相关证据加以反证,且自2012年3月17日签字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应认定系各继承人对遗产分配方案的认可。故本院对被告提交的分配计算明细单一份及领款签字单一份的效力予以认定。其中,尚某丁应分得的25000元尚未领取,该款现由被告尚某己掌握,被告应予返还。此外,被告提交的领款签字单上所列数额相加后为174000元整,与总额175835元相比尚有1835元的差额,该笔1835元应作为未分配遗产由各法定继承人进行继承。综上,除被继承人尚某癸个人账户余额74727.82元以及前次分配时未分配的1835元,共计76562.82元外,其余部分已按照分配方案予以分配,本院对已分配部分不再予以处理。对尚未分配的76562.82元,按照法定继承的分配原则,应由七名法定继承人均等分配。其中对于前次分配剩余的1835元,各继承人每人应得262元,因该款现掌握在被告尚某己手中,故被告应将其他继承人的份额予以返还;对于存放于被继承人尚某癸单位的74727.82元,七名继承人每人应分得10675.4元。关于原告主张的被继承人尚某癸生前购买房产使用原告尚某丁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要求作为遗产进行分割的请求,因未能提交相关证据,本院不予采信。本案诉至我院后,经调解无效,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七十六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尚某己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返还原告尚某丁遗产继承份额25262元,并返还原告尚某某、尚某甲、尚某乙、尚某丙及追加原告尚某戊遗产份额每人262元。二、被继承人尚某癸个人账户余款74727.82元,由原告尚某某、尚某甲、尚某乙、尚某丙、尚某丁,追加原告尚某戊及被告尚某己各享有10675.4元。三、驳回原告尚某某、尚某甲、尚某乙、尚某丙、尚某丁的其他诉求请求。如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2363元,由原告尚某某、尚某甲、尚某乙、尚某丙、尚某丁承担1500元,由被告尚某己承担863元。原告所预交的诉讼费用法院不再退还,而由相关权利人在执行程序中将预交的诉讼费一并申请执行。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河北省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闫少华审 判 员 张建颖人民陪审员 王瑞兵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六日书 记 员 吴 欣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