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2)顺民初字第5888号

裁判日期: 2013-12-10

公开日期: 2014-05-28

案件名称

耿×2等与耿×4等确认合同无效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北京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耿×1,耿×3,耿×4,贺××,耿×5

案由

确认合同无效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一款

全文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2)顺民初字第5888号原告耿×1,女,1955年9月7日出生。原告兼耿×1委托代理人耿×2,女,1952年8月8日出生。原告耿×3,女,1960年5月30日出生,身份号码:×××。原告耿×2、耿×3共同委托代理人刘海娜,北京市慧海天合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耿×2、耿×3共同委托代理人梁伟,北京市慧海天合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被告耿×4,男,1955年1月10日出生。被告贺××(耿×4之妻),1960年2月29日出生。二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张启星,男1954年9月25日出生。被告耿×5,男,1958年3月3日出生,身份号码:×××。原告耿×1、耿×2、耿×3与被告耿×4、贺××、耿×5确认合同无效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兼原告耿×1的委托代理人耿×2,原告耿×2、耿×3的共同委托代理人刘海娜、梁伟,被告耿×4、贺××及共同委托代理人张启星、被告耿×5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三原告共同诉称:原告耿×2、耿×3、耿×1与被告耿×5系同胞兄弟姐妹,被告耿×4、贺××系夫妻。耿×6、孟××夫妇在顺义区×村有砖瓦房5间。耿×6于1975年5月去世,孟××于2005年5月去世,两位老人共有子女4人,分别是耿×2、耿×1、耿×5、耿×3。三原告最近才得知,1988年8月31日,耿×5将上述房屋卖给了耿×4、贺××夫妇,并且买卖协议上孟××、耿×1的签字均系伪造。耿×6夫妇的其他法定继承人对此份买卖协议更是毫不知情。三原告认为三被告签订的这份买卖协议存在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形,应被认定无效。三原告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特起诉到贵院,请求判令三被告于1988年8月31日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被告耿×4、贺××辩称:1988年8月31日,孟××、耿×5和耿×1将涉诉房屋卖给被告耿×4、贺××是事实,当时在场的人有孟××、耿×5和耿×1,是在孟××家里签的,当时他们都是同意的,是由耿×4的大哥、三原告的叔伯大哥耿×7(已去世)主持并书写了房屋买卖协议,协议上有耿×5、耿×1的亲笔签名。因孟××不会写字,所以孟××的签字是耿×5代签。签完后被告耿×4、贺××给付孟××2000元购房款,三原告的父亲耿×6是耿×4的亲二叔,于1975年5月去世,孟××于2005年去世,孟××称买卖房屋这件事已经得到了三原告的同意。当时该房破旧,2000元符合当时价格,房屋买卖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涉及恶意串通,是合法有效的合同,请求驳回原告请求。被告耿×5辩称:耿×5与其母亲、耿×1一起共同居住,卖房当天晚上耿×1在不在场记不清楚。耿×2、耿×3住得远,当时没在,耿×4及耿×4的母亲在场。耿×7写的协议,在大姐家里签的协议。买卖协议上耿×5的签字是其自己所签,其母亲孟××的签字是其代签。其同意三原告的诉讼请求。经审理查明:耿×6、孟××夫妻有子女耿×2、耿×1、耿×5、耿×3四人。耿×6于1975年死亡,孟××于2005年5月3日死亡。耿×4、贺××为夫妻关系,二人为顺义区×村民,农业户口。耿×6、孟××生前在顺义区×村有宅院一处,宅院内有瓦房五间。1993年顺义区颁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时,将涉诉宅院确权在耿×4名下。耿×4、贺××提交1988年8月31日签订的涉诉宅院买卖合同一份,内容为:兹有孟××之子耿×5,女,耿×2、耿×1、耿×3愿将其夫、父耿×6生前留下的房屋遗产,该房座落于顺义区×村北,旧砖瓦房五间(包括宅院内猪圈等附属物,并将该房产权原始文书交给买方)卖给其侄耿×4,双方商议房价为人民币2000元,房款由买方一次付清。空口无凭,立此为据,特此证明。上有孟××、耿×5、耿×1、耿×4、贺××的签字。耿×4、贺××称孟××的签字为耿×5代签,耿×5、耿×1的签字为本人所签,合同签完后,耿×4、贺××即将房款2000元给付了孟××。三原告称上述证明中孟××、耿×1的签字非本人所签,对于2000元购房款是否给付不清楚。被告耿×5称孟××的签字为其代签,后又称孟××的签字为耿×7所签,耿×1的签名是否为本人所签记不清楚。耿×5称记不清楚签订协议时是否已通知耿×2、耿×3。三原告称涉诉宅院自1955年始就由耿×4一家人居住,后来搬出该宅院后一直空置,三原告一般都是清明回老家,但当天去当天回,2003年之后回去过4、5次,听说别人在涉诉宅院内种菜,到涉诉宅院看过,但不知道房屋已出卖,三原告于2011年9月份才知道房屋买卖一事,并向被告主张过权利。耿×4、贺××辩称三原告每年都回去祭祖,三原告应当知道买卖涉诉房屋一事,耿×4将涉诉宅院又出卖给了耿来成,耿×5就涉诉房屋买卖一事找过耿来成,这一事实耿来成曾多次告知耿×4、贺××。贺××称耿×1曾于2003年打电话提及买卖房屋一事,欲将涉诉房屋要回,对此耿×1不予认可。上述事实,有原、被告当庭陈述、证明信、证明、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买卖合同等证据在案佐证。本院认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动产时是善意的;以合理的价格转让;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根据本案现有证据,诉争房屋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1993年确权时登记在耿×4名下,出让诉争房屋时耿×5在场。涉诉宅院已交付给耿×4、贺××多年,耿×4、贺××有理由相信孟××、耿×5对诉争房屋享有处分的权利。涉诉的房屋买卖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耿×4、贺××为顺义区×村民,其取得宅基地上房屋并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综上,涉诉房屋买卖契约合法有效。三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及事实依据,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原告耿×2、耿×3、耿×1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七十元,由原告耿×2、耿×3、耿×1负担,已交纳。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交纳上诉案件受理费,上诉于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诉期满后七日内仍未交纳上诉案件受理费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审 判 长  石 帅人民陪审员  王景合人民陪审员  郭汝楫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日书 记 员  罗佳旭 更多数据:搜索“”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