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3)渝四中法民终字第01146号

裁判日期: 2013-12-10

公开日期: 2014-03-25

案件名称

彭水县茂林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朱山洞三号煤矿与杨伯超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重庆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彭水县茂林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朱山洞三号煤矿,杨伯超

案由

工伤保险待遇纠纷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3)渝四中法民终字第01146号上诉人(原审被告、原审原告):彭水县茂林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朱山洞三号煤矿。住所地: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龙射镇胜利居委**组。负责人:冉启纯,该矿矿长。委托代理人:王子高,重庆渝东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原审被告):杨伯超,男,汉族。委托代理人:王忠平,重庆剑直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彭水县茂林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朱山洞三号煤矿(以下简称朱山洞三号煤矿)与被上诉人杨伯超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一案,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于2013年9月1日作出(2013)彭法民初字第01667号民事判决,朱山洞三号煤矿对该判决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3年11月20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朱山洞三号煤矿的委托代理人王子高,被上诉人杨伯超及其委托代理人王忠平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一审法院审理查明:杨伯超系朱山洞三号煤矿工人。2012年3月8日,杨伯超进入朱山洞三号煤矿从事配风工作,实行计件工资。2012年4月13日8时许,杨伯超与刘晓红、袁敏坤一起上班时,杨伯超不慎将立好的支护撞到,致使顶板脱落,杨伯超被砸伤。杨伯超被送往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民族医疗保健中心住院接受治疗,诊断为:1.左足第三楔骨骨折;2.左足背皮肤挫裂伤。杨伯超于2012年4月30日出院。实际住院17天。《疾病诊断证明书》中载明:1.休息3月;2.后期加强功能。住院期间医疗费由朱山洞三号煤矿垫付。2012年5月15日,杨伯超与朱山洞三号煤矿签订《工伤赔偿协议》:“乙方(杨伯超)在甲方(朱山洞三号煤矿)上班期间受伤认定为工伤,自愿不作伤残等级鉴定,经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参照工伤待遇赔偿。达成如下协议:1.甲方一次性支付乙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就业补助金、医疗补助金、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和护理费及其他待遇共计壹万玖仟圆整(小写:¥19000元)。其中包含借支1000元。二、甲方同时解除与乙方的劳动用工关系。三、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协议签订后,杨伯超领取了19000元,从此不在朱山洞三号煤矿上班及领取工资。2012年6月11日,经朱山洞三号煤矿申请,杨伯超的伤被认定为工伤。2012年7月13日,杨伯超的伤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十级伤残,无护理依赖。2013年4月23日,杨伯超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该委于2013年5月14日作出仲裁裁决,朱山洞三号煤支付杨伯超各项工伤待遇共计45333.20元,减去已支付的19000元,还应支付26333.20元。双方收到该仲裁裁决书后均表示不服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被告)杨伯超诉(辩)称:杨伯超系朱山洞三号煤矿工人。2012年4月13日8时许,杨伯超与刘晓红、袁敏坤一起上早班,在朱山洞三号煤矿下山569巷的南面通风,杨伯超扛支护上楼口时,将立好的支护撞到,致使顶板松动,顶板上的石块掉下来将杨伯超的右脚砸伤。杨伯超受伤后,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医药费由朱山洞三号煤矿全部垫付。其伤势被诊断为:1.左足第三楔骨骨折;2.左足背软皮肤挫裂伤。住院17天后伤情好转出院。杨伯超的伤于2012年6月11日被认定为工伤,并鉴定为十级伤残。双方达成的《工伤赔偿协议》是无效的,当时连伤残等级的鉴定都未作出,朱山洞三号煤矿说不签协议就拿不到钱。签订协议后朱山洞三号煤矿又背着杨伯超进行了伤残等级鉴定。该协议是在被胁迫下签订且赔偿金额显失公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赔偿金额进行变更,故对朱山洞三号煤矿的诉请应当不予支持。另外,朱山洞三号煤矿为了规避法律,有两套工资表,加起来才是总工资,工人的月收入均有6000元以上。综上,请求法院依法判令朱山洞三号煤矿赔偿杨伯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44100元(6300元/月×7个月)、一次性医疗补助金7416元(3708元/月×2个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22248元(3708元/月×6个月)、停工留薪期工资37800元(6300元/月×6个月)、护理费1190元(70元/天×17天)、住院伙食补助费510元(30元/天×17天)、交通费1000元,以上共计114264元,并要求与朱山洞三号煤矿解除劳动关系,本案诉讼费由朱山洞三号煤矿承担。被告(原告)朱山洞三号煤矿辩(诉)称:杨伯超系朱山洞三号煤矿工人,2012年4月13日因工受伤,鉴定为十级伤残。之后双方签订了《工伤赔偿协议》,由朱山洞三号煤矿支付所有法定工伤待遇19000元并已兑现完毕。2013年5月14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定朱山洞三号煤矿向杨伯超支付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交通费共计45333.2元,减去已支付的19000元,还应支付26333.2元。朱山洞三号煤矿认为双方达成的《工伤赔偿协议》合法有效并履行完毕,双方再无任何权利义务,故应当判决朱山洞三号煤矿不支付杨伯超任何工伤保险费用,终止双方的劳动关系,由杨伯超承担本案诉讼费用。朱山洞三号煤矿只有一套工资表,不存在两套工资表的说法。根据工资表的记载情况,杨伯超的月工资只有2126元,证人证言存在明显瑕疵不应采信。杨伯超相关工伤待遇项目的计算及标准有误。故请求法院依法驳回杨伯超的诉讼请求。一审法院认为,本案的焦点在于:一、如何认定双方签订的《工伤赔偿协议》相关内容的效力。二、杨伯超本人工资的认定。关于焦点一,朱山洞三号煤矿在杨伯超受伤后还未进行工伤认定以及劳动能力鉴定的情况下与杨伯超签订了《工伤赔偿协议》并支付了19000元,依据该协议杨伯超离开朱山洞三号煤矿后,朱山洞三号煤矿向相关部门就杨伯超的伤情申请了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一审法院认为,该协议第一条约定的内容从整个过程来看存在重大瑕疵,从依据工伤鉴定杨伯超伤残等级应得的实际赔偿数额来讲亦显失公平,故双方签订的《工伤赔偿协议》不能阻却杨伯超依据之后作出的工伤认定以及劳动能力鉴定行使其权利,已支付的19000元只能用于抵扣杨伯超实际应得的工伤赔偿数额。对于协议第二条朱山洞三号煤矿解除杨伯超劳动用工关系之约定,结合杨伯超签订协议后领取了19000元后便离开朱山洞三号煤矿,不在其单位上班及领取工资的事实来看,该条约定系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关系,是双方当时真实意愿之表示,法院对此予以确认。关于焦点二,杨伯超对于工资问题申请了三位证人出庭作证,其中一位系现仍在朱山洞三号煤矿工作的班组负责人袁敏坤,而朱山洞三号煤矿则举示了工资表,双方对工资问题存在巨大争议,而双方举示的证据均不能达到推翻对方证据、实现己方证据证明目的之标准,因此法院以杨伯超遭受事故伤害时的重庆市社平工资3337元(也即彭水地区诸多企业向社保局的参保工伤缴费基数)作为杨伯超的本人工资之标准。现对于杨伯超的各项工伤赔偿标准及数额,一一阐述如下: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23359元(3337元/月×7个月);2.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为6674元(3337元/月×2个月);3.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20022元(3337元/月×6个月);4.停工留薪期工资。停工留薪期的具体期限本应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伤医疗服务机构的诊断证明确定,对停工留薪期的期限有争议的,可报请参保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但本案中作为用人单位的朱山洞三号煤矿并未履行该项义务,亦未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流程规范进行处理,故应当承担由此产生的不利的法律后果。依据《疾病诊断证明书》中载明的“1.休息3月;2.后期加强功能”之内容,结合杨伯超的具体受伤部位的伤情,并参照《重庆市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对应伤害部位停工留薪期的标准,综合认定杨伯超的停工留薪期为3.6个月(住院17天≈0.6个月),故杨伯超的停工留薪期工资为12013.20元(3337元/月×3.6个月);5.护理费为1020元(60元/天×17天);6.住院伙食补助费。根据《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修订)实施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第四条之规定,杨伯超的住院伙食补助费为136元(8元/天×17天);7.交通费。杨伯超虽未出示相关交通费票据,但就医产生交通费亦属合情合理,故酌情支持100元。综上,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第四款、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七条、第六十四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之规定判决:一、解除杨伯超与朱山洞三号煤矿之间的劳动关系(于2012年5月15日);二、朱山洞三号煤矿支付杨伯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3359元、一次性医疗补助金6674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20022元、停工留薪期工资12013.20元、护理费1020元、住院伙食补助费136元、交通费100元,以上共计63324.20元,扣除已支付的19000元,还应支付44324.20元,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五日内付清;三、驳回杨伯超的其余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0元,减半收取为5元,由朱山洞三号煤矿负担。朱山洞三号煤矿不服一审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原判,改判朱山洞三号煤矿不支付杨伯超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停工留薪工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作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交通费等。主要事实和理由:1.原判认定杨伯超的工资金额错误。根据朱山洞三号煤矿提供的工资表,杨伯超的工资组成是:基本工资1500元,劳动补偿500元,超勤工资287元。工资表上有杨伯超认可的袁敏的签名,故工资表应作为认定杨伯超工资的证据,一审却以社平工资作为劳动者的工资,属于认定事实错误。2.原判计算工伤保险待遇错误。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应以工资表记载杨伯超的工资2287作为计算基数。杨伯超于2012年4月13日受伤,同月30日好转出院,住院17天。2012年7月13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从杨伯超受伤至鉴定作出之日只有3个月。故杨伯超只享有3个月的停工留薪期工资。由于一审计算了3.6个月的停工留薪期工资,导致杨伯超有0.6个月既享有停工留薪期工资,又享有一次伤残补助金和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另外,停工留薪期工资的工资标准也只能按照2287元进行计算。3.双方签订的《工伤赔偿协议》符合法律的规定,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且朱山洞三号煤矿已按协议履行了义务,故朱山洞三号煤矿不应再支付杨伯超任何工伤保险待遇。被上诉人杨伯超答辩称:杨伯超在朱山洞三号煤矿上班期间,朱山洞三号煤矿实行计件工资。虽然朱山洞三号煤矿提供了工资表,但由于朱山洞三号煤矿的在职职工均证实朱山洞三号煤矿有两套工资表,朱山洞三号煤矿只向法院提供了一套工资表。事实上,杨伯超受伤时的工资为6000多元。由于双方对工资标准发生争议,一审法院按照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计算杨伯超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正确的。杨伯超实际住院17天,《疾病诊断证明书》的记载需要休息3个月,参照《重庆市工资职工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记载足部受伤骨折最低停工留薪期时间为3个月的规定,杨伯超的停工留薪期工资应为3.6个月。杨伯超受伤后,要求朱山洞三号煤矿支付费用,朱山洞三号煤矿提出不签订协议就不支付费用,杨伯超逼迫无奈之下,与朱山洞三号煤矿签订了协议。由于双方签订协议时,并未鉴定伤残等级,以至赔偿金额不明确,故该协议应认定无效。协议签订后,朱山洞三号煤矿隐瞒杨伯超,单方申请了工伤伤残等级鉴定,并凭借该鉴定结论到社保部门获取本应属于杨伯超的工伤保险待遇,显然违法。综上,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二审法院予以维持。二审中,杨伯超向本院提交了朱三号矿掘进进尺验收单、朱山洞三号煤矿职工工资分配明细表,以此证明杨伯超的工资为计件工资,每月6000多元。朱山洞三号煤矿质证后认为,上述证据不属于新证据,该证据系复印件,且该证据反映的工资金额与杨伯超的实际工资金额不符。本院审查后认为,上述证据系复印件,杨伯超没有提供原件与之比对,对该证据的来源以及真实性无法确认。同时,上述证据不属于二审中的新证据,本院依法不予采信。本院二审查明的事实与一审查明的事实相同。本院认为,杨伯超在朱山洞三号煤矿上班期间,因工受伤后,未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遂与朱山洞三号煤矿签订《工伤赔偿协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第二款“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养老金、医疗费以及工伤保险待遇、经济补偿金、培训费及其他相关费用等案件,给付数额不当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变更”的规定,虽然朱山洞三号煤矿已实际支付了协议约定款项,由于双方达成协议的金额明显低于杨伯超应得到的工伤保险待遇,法院依法予以变更,其协议内容不能阻却杨伯超依法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当然,朱山洞三号煤矿已支付的19000元应在杨伯超应得的工伤保险待遇中予以抵扣。杨伯超在朱山洞三号煤矿上班时间较短,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对杨伯超的工资问题,双方各说不一。朱山洞三号煤矿认为应按其提供的工资表作为计算杨伯超工伤保险待遇的依据,杨伯超提供的证人证明朱山洞三号煤矿有两套工资表,朱山洞三号煤矿仅在本案中举示了一套工资表。参照《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险局关于工伤类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渝劳社办发[2007]273号)的规定,自然人在工作中受伤,经劳动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双方在计算工伤待遇时就该自然人的本人工资标准发生争议的,仲裁委员会首先应当根据证据来确认其工资标准,无充分有效证据予以证明的,可以按照该自然人受伤时我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来确认其本人工资。朱山洞三号煤矿与杨伯超就工资标准问题发生争议,一审法院以重庆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来确认杨伯超的工资正确。杨伯超受伤后,住院治疗17天,《疾病诊断证明书》载明其需要休息3个月。一审法院根据杨伯超的住院天数,并结合医疗机构的证明,参照《重庆市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足部受伤停工留薪期的标准,综合认定杨伯超的停工留薪期为3.6个月并无不当。综上所述,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适当。上诉人朱山洞三号煤矿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依法不予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10元,由彭水县茂林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朱山洞三号煤矿负担。如未按照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本判决为终审判决。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判决的全部义务。一方不履行的,权利人可以向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该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审 判 长  彭松涛代理审判员  钟雨锋代理审判员  张 妹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日书 记 员  孙文凤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