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豫法民再字第00013号
裁判日期: 2013-11-30
公开日期: 2013-12-20
案件名称
潘加银与王德勋、崔永刚、潘静宇、王清梅民间借贷及担保纠纷一案再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河南省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再审
当事人
案由
法律依据
全文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2)豫法民再字第00013号申诉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原再审申诉人):潘加银,男,1963年9月13日出生。委托代理人:邓汉德,河南恒明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高森,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律师。被申诉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原再审被申诉人):王德勋,男,1942年11月8日出生。委托代理人:时军,河南新章律师事务所律师。被申诉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原再审被申诉人):崔勇刚(崔永刚),男,1972年3月17日出生,系王德勋女婿。委托代理人:王德勋,男,1942年11月8日出生,系崔勇刚岳父。原审被告(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原再审被申诉人):潘静宇,男,50岁。原审被告(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原再审被申诉人):王清梅,女,1968年1月15日出生。委托代理人:符朝兰,女,1948年1月15日出生,系王清梅母亲。潘加银因与王德勋、崔永刚、潘静宇、王清梅民间借贷及担保纠纷一案,不服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0)豫法民提字第00350号民事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诉。最高人民法院于2011年11月28日作出(2011)民监字第834号民事裁定,指令本院再审本案。本院依法另行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潘加银及其委托代理人邓汉德、高森,王德勋及其委托代理人时军、崔永刚委托代理人王德勋,潘静宇及王清梅的委托代理人符朝兰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2006年11月4日,一审原告王德勋、崔永刚起诉至淮滨县人民法院称,潘静宇、王清梅开办米厂,经潘加银担保,共分三次向王德勋、崔永刚借款23万元,约定利息一分,经多次催要三人一直未还款,请求潘静宇、王清梅、潘加银还本付息,并相互承担连带责任。一审被告潘静宇辩称,借王德勋、崔永刚23万元是事实,条子是其打的,由其偿还,与其他人无关。一审被告王清梅未答辩。一审被告潘加银答辩称,在借条上其所写为介绍人,只从中联系,并不是担保人,不应承担保证责任。其在一审时出具的“以上财产法院判决后,潘静宇、王清梅的财产不到位,潘加银负责追究,提供地址,保证执行到位”只是在诉讼活动中,为保证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妥协让步,该签字不具有保证性质,同保证行为是两个法律关系。淮滨县人民法院一审查明,2004年5月,潘静宇、王清梅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在淮滨县吉庙乡开办大米厂,因资金不足,让潘加银帮助借钱,经潘加银介绍,王德勋第一次借给王清梅10万元,王清梅出具了借条,第二次在潘静宇的米厂借给潘静宇、王清梅5万元、第三次在潘加银开的网吧又借给潘静宇、王清梅5万元,崔永刚借给潘静宇、王清梅3万元,共计23万元。借款时双方约定月息1分,由潘静宇分别向王德勋、崔永刚出具了借条,潘加银在借条上署了“介召人”。王清梅将其原写给王德勋的借条抽回后撕毁。一审另查明,2006年l1月30日,潘加银曾向王德勋、崔永刚出具一份承诺,内容是:关于王清梅、潘静宇的财产提供如下:一、城关西城信用社尚忠部有王清梅的1套房产,备战路门面店3间二层l套;二、一部车(大货车)、一部小车;三、另有单位工资;四、在郑州市开“信阳风情”饭店。以上财产法院判决后,潘静宇、王清梅的财产不到位,潘加银负责追究,提供地址,保证执行到位。淮滨县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潘静宇、王清梅分3次向王德勋、崔永刚借款23万元并约定了利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王清梅虽然未在借条上署名,但该借款发生在潘静宇、王清梅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属家庭债务,潘静宇、王清梅应共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潘加银是该借贷关系的介绍人,不应承担保证责任。淮滨县人民法院于2008年10月14日作出(2008)淮民初字第206号民事判决:一、潘静宇、王清梅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给付王德勋借款20万元及利息(按月息一分,从2005年6月20日始至履行完毕时止),给付崔永刚借款3万元及利息(按月息一分,从2005年6月20日始至履行完毕时止)。并相互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二、驳回王德勋、崔永刚对潘加银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4950元,公告费600元,由潘静宇、王清梅承担。王德勋、崔永刚不服一审判决,向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称,一审判决潘加银不承担保证责任缺乏依据,王德勋、崔永刚原本不认识潘静宇、王清梅夫妇,是潘加银找到他们说,钱存在信用社能有几个利息,不如借给其哥潘静宇做生意利息高,而且由其担保还款。由于王德勋不认字,缺乏借贷、介绍、担保等法律知识,以致潘加银为逃避担保法律责任将“担保人”写成“介绍人”也未能及时纠正。借出的23万元现金,都是交由潘加银转交给潘静宇、王清梅的。在第一次诉讼中,潘加银写的承诺具有保证的性质,符合《担保法》和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请求撤销一审判决,改判潘加银承担保证责任。潘加银答辩称,其与王德勋、崔永刚间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王德勋、崔永刚诉请的23万元债权是潘静宇所借,王德勋、崔永刚说将借款交给其不是事实,其不是该笔借款的担保人,仅是双方的借贷介绍人,其在字据上签字,是指判决生效后在执行中负责协助,请求法院维持一审判决。潘静宇答辩称,王德勋、崔永刚的钱是他借的,应待他刑满出狱后偿还。王清梅的委托代理人答辩称,王清梅没有用过王德勋、崔永刚的钱。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查明的事实与一审查明的事实相一致。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潘加银在借贷中,虽起联系介绍作用,但在诉讼中,提供了债务人潘静宇、王清梅可供执行的财产,并保证执行到位,有保证的意思表示。因此,潘加银对王德勋、崔永刚借款应承担一般保证责任。王德勋、崔永刚诉请潘加银对该借贷关系承担保证责任的上诉理由成立,予以支持。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9年4月23日作出(2008)信中法民终字第963号民事判决:一、维持淮滨县人民法院(2008)淮民初字第206号民事判决第一项;二、撤销淮滨县人民法院(2008)淮民初字第206号民事判决第二项;三、潘加银对潘静宇、王清梅向王德勋、崔永刚的借款承担一般保证责任。如不按判决指定期限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廷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4950元,由潘静宇、王清梅均担。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抗诉认为,在潘静宇分别向王德勋、崔永刚出具的借条中,潘加银均是以“介绍人”的名义署名。单凭此借条不能认定潘加银有为他人债务担保的明确意思表示,况且潘加银也没有与王德勋、崔永刚二人签订书面保证合同,从保证所具备的形式要件到实质要件都无法认定潘加银系本案债务的保证人。潘加银于2006年11月30日在原一审法庭中出具的财产清单,并不是担保中的保证,潘加银不应因此而承担保证责任。该财产清单的形成是应王德勋、崔永刚的要求,由原审法院法官史峰所书写,目的是由潘加银提供潘静宇、王清梅的财产状况,督促二人尽快履行还款义务。潘加银在主审法官史峰承诺不会判决其承担保证责任的情况下,才在该材料上签字,该事实已经得到史峰的证明。由此可见,潘加银真实意思表示并不是为该债务承担保证责任,而只是王德勋、崔永刚二人尽快、充分地实现债权。二审法院混淆了协助执行行为与保证法律行为之间的概念内涵,据此判定潘加银为保证人的事实缺乏证据证明。本院第一次再审过程中,潘加银称,其在本案借贷关系中只是介绍人,不应承担保证责任,一审时出具的材料只是为督促潘静宇、王清梅履行义务,原判其承担保证责任,缺乏证据证明,请求改判其不承担保证责任。王德勋、崔永刚辩称,河南省人民检察院豫检民抗(2009)99号抗诉书认定事实错误,潘加银系本案的保证人而非介绍人,23万元借款都是经潘加银的手交给潘静宇、王清梅,且潘加银出具的保证执行到位的承诺是保证意思表示,潘加银应对潘加银、王清梅借款承担保证责任。王清梅的诉讼代理人答辩称,王清梅不认识王德勋,也没把钱交给王清梅,王清梅不应该承担责任,只有拿出王清梅打的欠条,王清梅才能承担责任。本院原再审查明的事实与原一、二审查明的事实一致。本院原再审认为,潘加银在王德勋、崔永刚与潘静宇、王清梅夫妇借贷关系中地位特殊,王德勋、崔永刚出于对潘加银的信任才将钱借给潘静宇、王清梅夫妇,从本案借贷关系的整个过程来看,潘加银的行为已经超出介绍人的作用,故潘加银在王德勋、崔永刚与潘静宇、王清梅夫妇借贷关系应认定为保证人,潘加银应对潘静宇、王清梅夫妇所借王德勋、崔永刚23万元承担一般保证责任。原审认定潘加银是本案保证人并承担保证责任正确,潘加银申诉理由不能成立,不予支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一款、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于2010年9月30日作出(2010)豫法民提字第00350号民事判决:维持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信中法民终字第963号民事判决。在本院此次再审中潘加银称,其在欠条上署名介绍人而不是保证人,王德勋的儿子王永礼在借条上署名证明人,证实潘加银是介绍人。潘静宇、王清梅财产清单是原审法官史锋书写的,史法官让其签字并承诺只要没在借款条据上签字担保,法院就不会判其承担保证责任。在此情况下才签的字。请求撤销原判,判决其不承担保证责任。王德勋辩称,自己根本不认识潘静宇,怎么会把钱借给不认识的人呢?第一,潘加银是保证人,不是介绍人。王德勋与潘静宇、王清梅根本不认识,潘加银说可以把钱借给潘静宇,他做保证人。第二,钱交给了潘加银,潘加银签字认可,在一审时出具承诺书,保证执行到位,保证的意思非常明确。请求驳回潘加银的再审请求。崔永刚辩称,潘加银说过保证执行到位,而且按了指印,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请求驳回潘加银的再审申请。潘静宇辩称,王德勋说把钱借给潘加银是错误的,钱是其借的,打得有欠条,出狱后自己还。王清梅辩称,王清梅没有用王德勋的钱,没有给王德勋出具手续,这些都是潘静宇操作的。根据各方当事人的再审请求及答辩意见,本院此次再审归纳本案争议焦点为:潘加银的行为是否构成担保,应否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本院此次再审查明的事实与原一、二审及原再审查明的事实一致。本院此次再审认为,对潘静宇、王清梅夫妇所欠王德勋、崔永刚23万元欠款,潘加银的行为构成一般保证,对该债务应当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本案所涉借款分三次共计23万元,王清梅出具了借条。王德勋提交的借条是潘静宇收回原借条后,重新出具的。王清梅作为借款人,亲笔书写了“关于借吉庙款的经过”。该证据经潘静宇辨认,系王清梅的笔迹,王清梅证实“潘加银说嫂子我不会打条你打条我签字担保”。其证言与王德勋、崔永刚主张潘加银口头担保的意见一致。潘加银的行为符合担保的构成要件,应当承担保证责任。潘加银诉称,其在欠条上署名介绍人而不是保证人,不应承担保证责任。经查,潘加银在欠条上签字并特别注明介绍人字样,是在王德勋的要求下书写的。从签字目的看,王德勋是为了让潘加银担保负责,潘加银应当知道王德勋让其签字的目的。王德勋所称潘加银是担保人的主张符合其当时的主观心态;从表面看,潘加银签字为介绍人,但其事后行为与介绍人身份不符。法院审理期间,潘加银在潘静宇、王清梅财产清单上签字,承诺“潘静宇、王清梅的财产不到位,潘加银负责追究,提供地址,保证执行到位”。在潘静宇被判刑、王清梅没有能力还款的情况下,潘加银保证执行到位,证明其对债务履行具有保证的意思表示。潘加银再审主张缺乏证据支持,本院不予支持。王德勋、崔永刚主张潘加银口头担保的主张成立,应予支持。综上,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处理结果适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维持本院(2010)豫法民提字第00350号民事判决。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王亦新代理审判员 陈国防代理审判员 谢玉清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三十日书 记 员 项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