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裕民一初字第01045号
裁判日期: 2013-11-14
公开日期: 2015-08-07
案件名称
解登红、胡学霞等返还原物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六安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案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五十六条第一款
全文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3)裕民一初字第01045号原告(撤销申请人):解妍,女,2003年4月12日,汉族,学生,住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华安小区*号楼*单元***室,身份证号码3415032003********。法定代理人:蒋秀娟,系原告母亲。委托代理人:胡正军,安徽皋城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被申请人):解登红,男,1975年11月29日生,汉族,无业,住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系原告解妍的父亲。被告(被申请人):胡学霞,女,1954年7月4日生,汉族,无业,住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系原告解妍的祖母。被告(被申请人):解云鹏,男,1953年2月4日生,汉族,住,系原告解妍的祖父。委托代理人:程光傲,安徽皋陶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解妍与被告解登红、胡学霞、解云鹏返还原物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3年8月6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解妍的法定代理人蒋秀娟及其委托代理人胡正军,被告解云鹏委托代理人程光傲及被告胡学霞到庭参加诉讼,被告解登红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未到庭参加诉讼,本院依法缺席审判,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解妍诉称:请求撤销裕安区人民法院(2011)六裕民一初字第00815号民事判决书;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被告解云鹏当庭辩称:1、原告诉称的事实严重不实。原告诉称其父在离婚时赠与一套房屋,但原告父母离婚的时间是2004年,而2004年本案诉争的房产并不存在。2、原告的父母离婚后在本案诉讼发生以前,本案原告的父母共同将本案的被告人谢云鹏及胡学霞赠与的房屋2号楼508室对外销售,费用已由原告法定代理人蒋秀娟领取。原告诉称交50000元装潢费用不是事实。3、本案争议的房屋与原告及蒋秀娟没有任何关系,其合法的产权是本案的被告解云鹏夫妇,且产权已登记在解云鹏名下。其起诉没有证据作证,应依法不能受理,受理后也应当依法驳回。原告要求履行原来裕安区法院的调解书也应当申请执行。综上,请求依法驳回原告方的诉请,诉讼费用由原告承担。被告胡学霞答辩意见同解云鹏的答辩意见。被告解登红未到庭,也无书面答辩意见。本案在审理中,原被告均提交了证据。在本院主持下,双方对证据进行了质证。(一)、原告提交的证据及被告质证意见:证据1、身份证、出生医学证明、裕安区人民法院(2004)裕民一初字第546号民事调解书,证明原告、被告主体;原告系被告解登红婚生女;被告承诺兑现回迁房一套归原告所有。证据2、见证书、华安小区住户手册、物业管理合同产权证、房地产权证,证明被告解登红系回迁安置对象;被告2007年11月23日回迁位于六安华安小区3幢二单元303室住房一套;2010年7月30日华安小区3幢二单元303室住房登记产权人为被告解登红。证据3、收条、物业费、装修垃圾清运费收据,证明被告向原告母亲收取装潢款项用于华安小区3幢二单元303室住房的装修,并向原告交付回迁房屋;被告解登红再次明确原告为该住房产权人,属合法所有人;原告实际入住华安小区3幢二单元303室住房至今。证据4、裕安区人民法院(2011)六裕民二初字第00364号民事判决书、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2012)六民二终字第00079号民事裁定书,证明原告于2011年4月29日,在要求被告解登红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无果后,向人民法院诉讼要求办理房产过户。证据5、裕安区人民法院(2011)六裕民一初字第00815号民事判决书,证明被告解登红与被告解云鹏、胡学霞所谓返还原物(华安小区3幢二单元303室住房)纠纷一案,原告作为利害关系人,由于不属于原告原因没有依法参与诉讼。证据6、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庭审笔录、被告胡学霞缴付房产买卖契税发票、华安小区3幢二单元303室住房产权证,证明①、被告胡学霞没有向解登红支付房屋买卖款项,被告解登红、胡学霞之间并不存在真实的华安小区3幢二单元303室住房买卖关系;②、被告解登红与胡学霞华安小区3幢二单元303室住房买卖产权过户登记是在原告与被告解登红诉讼期间恶意串通办理的,非法无效。被告解云鹏质证意见:对证据1的真实性无异议。但说明:裕安区法院546号调解书不能证明本案争议的房屋归原告所有;调解书的第三项并不是百分之百就给房子,还能给20万元。对证据2均是复印件,对其真实性不认可;即使见证书是真实的,见证书上的姓名解云鹏和胡学霞排在首位。住户手册上住户没有签字,承诺书也没有签字,业主方均为空白,不能证明原告方的证明观点。对房地产权证是复印件也不认可。对证据3收条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有异议。即使是解登红的也不能证明303室就是属于原告。对证据4判决书的三性无异议,驳回原告诉请,上诉后又撤诉,不能证明原告的证明目的。对证据5的815号判决书三性均无异议。对证据6本身无异议,这些材料都不能证明原告的观点。被告胡学霞的质证意见同解云鹏的意见。(二)被告解云鹏提交的证据及原告质证意见:证据1、争议房的房产证一份、六裕民一初字第00815号民事判决书一份、身份证复印件一份,证明争议房产华安小区3号楼2单元303室及储藏室产权人是胡学霞。证据2、裕民一初字第546号民事调解书一份、收条两份、权益转让合同一份,证明被告解登红已经按民事调解书中的约定将华安小区2号楼4单元508室兑现给原告。证据3、赠与、借用房屋协议书一份,证明被告父母解云鹏、胡学霞将华安小区2号楼4单元508室赠与被告解登红,将华安小区3号楼2单元303室及储藏室借于被告解登红。证据4、收据三份,证明物业费用由被告胡学霞支付,争议房屋产权归属被告,与原告无关。证据5、收条若干,证明303室的装潢费用由被告胡学霞支付,争议房屋产权归属被告,与原告无关。原告质证意见:对证据1的真实性无异议,该房屋的登记时间是2011年4月29日,对证据2的508室的产权人是谁不知道,508室的产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兑现给解妍的。收条不能达到其证明目的,因不能证明交付,收条与本案无关联性,只能证明原告的父母交生活费的情况。08年原告父母已离婚四年,不是家庭成员也不是安置对象,得不出被告方的结论。对证据3的借用房屋协议书真实性有异议,303室产权登记的是解登红,不存在有借用之说。对证据4三份物业费用收费无异议。对证据5证明了09年6月25日解登红对房屋进行装修,胡学霞是明知的。不能达到被告的证明目的。被告解登红对上述原被告的证据无质证意见,也未提交书面证据。本院对原被告的证据认证如下:原告提交的1、4、5、6号证据,被告对其真实性无异议,予以认定。对证据2虽是复印件,结合证据6及庭审调查,证实解登红系回迁安置对象,华安小区3幢2单元303室曾经登记在解登红名下,故予以采信。对证据3的真实性予以认定。被告提交的证据1,原告无异议予以认定。对证据2的真实性予以认定,对其证明目的不予采信。对证据3原告有异议,协议人之间是父母与子女关系,协议的内容与本案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其真实性不予采信。对证据4物业费收据的真实性予以认定,对证据5予以采信,对其证明目的不予采信。根据原被告的陈述及认定采信的证据,本案事实如下:2004年9月原告解妍的母亲蒋秀娟与被告解登红因离婚纠纷提起诉讼,经裕安区人民法院审理,以(2004)裕民一初字第546号民事调解书调解离婚,婚生女解妍由蒋秀娟抚养,协议第三条约定:解登红2004年8月7日向蒋秀娟承诺的条件,现等待解登红家房屋拆迁时,属解登红的回迁房屋不少于一百平方米一套兑现给蒋秀娟(该房产权归婚生女解妍所有)。如不能兑现,蒋秀娟可向人民法院随时申请执行解登红人民币20万元。2007年11月23日,被告解登红与父亲解云鹏、母亲胡学霞及弟弟解登科家庭成员共四人,共同回迁房屋10套。同日办理华安小区3号楼2单元303室交接时,小区物业公司收取业主首次物业服务费及装修垃圾清运费,收据上客户名称是解登红。2008年9月起,在房屋装修后原告解妍与其母亲蒋秀娟搬进该房屋居住至今。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被告胡学霞陆续为该房支付部分装修材料款和工人工资。2008年11月至2011年6月30日,胡学霞又为该房交纳了物业服务费。2008年7月24日,经六安市天鸿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居间介绍,王声时购买被告家庭回迁的一套房屋(位于六安市华安小区2#4单元508室及储藏室),在“权益转让合同”上转让方为解云鹏、胡学霞、解登红及解登科,在落款处有四人签字,解登科妻子余庆宏及蒋秀娟也在合同上签字。同日,解登红出具收条,收取王声时购房款207000元,在解登红签字下方注有“代收”二字。2008年12月13日,蒋秀娟出具收条,收到解登红给付解妍的生活费50000元。同日,解登红出具收条,收到蒋秀娟装潢费50000元,写明该费用用于华安小区3号楼2单元303室的装潢。收条下方,解登红又补充注解:此华安小区3号楼2单元303室的产权归解妍所有,属合法使用人。2010年7月30日,六安市房管局颁发房产证,华安小区3号楼2单元303室及储藏室的房地产权利人登记为解登红。2011年4月14日,在六安市房产局交易大厅,胡学霞与解登红签订协议,解登红将其名下的本案讼争房屋以400988元出卖给胡学霞,但胡学霞并未实际支付购房款。同年4月15日,胡学霞交纳契税8020元,同年4月29日六安市房管局重新颁发房产证,将讼争房屋登记在胡学霞名下。2011年5月9日解云鹏、胡学霞以返还原物为由将解登红起诉至法院,要求其返还讼争房屋,经本院审理,作出(2011)裕民一初字第00815号民事判决书,判决解登红将华安小区3号楼2单元303室及储藏室返还解云鹏、胡学霞。在该案审理过程中,没有通知解妍参加诉讼。另查:2011年4月29日,解妍以赠与合同为由起诉解登红,要求解登红履行第546号民事调解书的赠与约定,确认华安小区3号楼2单元303室归解妍所有,要求解登红协助办理讼争房屋的过户手续,胡学霞和解云鹏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案经审理本院作出(2011)裕民二初字第00364号民事判决书,驳回解妍的诉讼请求。解妍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二审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裁定撤销判决发回重审。在二审的庭审笔录上,胡学霞承认与解登红的房屋买卖中未支付购房款。该案发回重审后,解妍申请撤诉。现原告解妍以在审理(2011)裕民一初字第00815号民事案件过程中,因不能归责于原告本人的事由而未参加诉讼,该案判决错误,损害原告利益,要求撤销(2011)裕民一初字第00815号民事判决诉至本院。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解妍要求撤销本院(2011)裕民一初字第00815号民事判决书,其诉讼请求是否成立。1、解妍提起撤销之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本案中解登红与解妍之间已构成房屋赠与关系。我国合同法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①解登红对赠与财产享有处分权。拆迁时解登红与其父母及弟弟解登科家庭成员共有四人,均是被安置对象,回迁的房屋共计10套,在家庭内部已明确将讼争房屋分配给解登红所有,2007年的物业费收据和2010年的房产证均可印证,故解登红享有讼争房屋的所有权,可自由行使房屋处分权,其赠与行为合法有效。②解登红赠与房屋系其真实意思表示。解登红在离婚时即承诺兑现给婚生女解妍一套房屋,在回迁房屋交付后,将自己名下的回迁房赠与解妍,并帮助解妍母女完成房屋装修,足见赠与系其真实意思表示。③赠与合同已实际履行。解登红将回迁房装修后,交付给解妍母女居住生活,解妍一直控制、使用赠与的房屋已有数年,是该房的实际所有权人。故在审理(2011)裕民一初字第00815号民事案件过程中,解登红和胡学霞故意规避事实,不如实告知法院,造成解妍未能参加该案诉讼,对此解妍本身无过错,现法院判决解登红将讼争房屋返还胡学霞,明显损害了解妍的民事权益,故解妍提起撤销之诉,诉讼主体适格,诉讼理由正当应予支持。2、解登红与胡学霞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否合法有效。解登红在赠与解妍房屋数年后,明知该房应属解妍所有,却在没有实际收取购房款的情况下,与胡学霞签订买卖合同,将房屋过户到胡学霞名下,双方的买卖行为是不真实的。而胡学霞曾为讼争房屋支付过部分装修款和工人工资,还为该房交纳过三年的物业费用,其明知该房系解登红赠与解妍并一直由解妍居住使用,在未实际支付购房款时,与解登红签订虚假买卖合同,将赠与房屋的产权转移,双方系恶意串通行为,故买卖合同无效。3、被告辩称离婚调解书已履行完毕,200000元卖房款已由原告法定代理人蒋秀娟领取,不应兑现讼争房屋。2008年7月王声时购买华安小区2号楼508室时,转让方是解云鹏、胡学霞、解登红、解登科,系家庭成员共同出售,解登红出具收条并注明“代收”字样,但并未注明替蒋秀娟代收,更不能证明蒋秀娟领取了该款。2008年12月,解登红收取蒋秀娟3号楼2单元303室装潢费时,收条上特别注明3号楼2单元303室的产权归解妍所有,属合法使用人。按照时间先后,对照离婚调解书,如解登红履行了200000元的给付义务,则无需兑现讼争房屋。故被告辩解意见不成立,也无确凿证据印证,本院不予采信。综上,原告解妍诉请撤销裕安区人民法院(2011)六裕民一初字第00815号民事判决书,理由成立。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判决如下:撤销本院(2011)六裕民一初字第00815号民事判决,即:被告解登红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将位于六安市佛子岭路以南、南华路以东华安小区3号楼303室及储藏室返还原告解云鹏、胡学霞。案件受理费500元,由三被告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安徽省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汪贤荣审 判 员 王 玲人民陪审员 崔志芬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四日书 记 员 罗 敏附本案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对于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由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