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2)鸠民一初字第01117号

裁判日期: 2012-08-22

公开日期: 2014-11-27

案件名称

原告王某诉被告陶某离婚纠纷一审判决书

法院

芜湖市鸠江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芜湖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王某,陶某

案由

离婚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年)》:第三十二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07年)》: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百三十条

全文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2)鸠民一初字第01117号原告:王某,女,1965年9月3日出生,汉族,个体工商户,住芜湖市鸠江区。委托代理人:安某,男,1945年11月21日出生,汉族,退休干部,住芜湖市鸠江区。委托代理人:何子有,安徽宇润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陶某,男,1964年7月12日出生,汉族,住址同原告。原告王某诉被告陶某离婚纠纷一案,本院于2012年5月24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宣霖独任审判,于2012年6月27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王锡清及其委托代理人安经国,被告陶良喜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诉称:原被告在工作中相识恋爱,1989年7月20日登记结婚,1989年11月15日生育一女取名陶姗姗,现已大学毕业。被告从2001年9月起,在外与别的女人来往密切,致夫妻感情出现问题。被告经常对原告打骂侮辱,造成分居并逼原告与其离婚。现原被告夫妻感情已破裂,故诉请法院判令:1、原被告离婚。2、夫妻共同财产位于芜湖市鸠江区清水粮购公司房改房(建筑面积为19.45平方米)一套依法分割。3、夫妻共同财产位于芜湖市清水镇清联路301号(建筑面积为152.28平方米)的房屋一套归原告所有,原告支付被告20万元。4、原告经营的鸠江区锡清文化用品店归原告所有。5、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被告辩称:1、原告要求离婚,被告最终表示不同意离婚。2、原告诉称部分不属实,被告并没有打骂侮辱原告,也没有与别的女人密切往来,而是原告小心眼,且原告在十年前就开始经常不回家,短则一个月长则半年不回家,家中经营的文化用品店基本不过问,都是被告一人忙里忙外。3、房屋两套及文化用品店属实,但房改房是被告单位分的,与原告无关,不同意原告的分房意见。经审理查明:原被告于1988年在工作中相识并恋爱,1989年7月1日登记结婚,同年11月15日生育一女取名陶姗姗。婚后夫妻感情尚可。2001年被告在洗头房与他人发生不正当关系,双方为此发生争吵,此后双方又为被告上网发生争吵,被告先后于2001年9月13日、2007年10月14日分别出具悔过书和保证书,夫妻感情受到一定影响。2012年5月24日,原告以夫妻感情彻底破裂为由诉至本院,要求与被告离婚。被告当庭表示同意离婚但庭审次日被告称开庭时因饮了酒且受原告言语刺激,一时冲动表示同意离婚。清醒后深感不妥,现认为原被告之间虽有争吵,但并未达到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程度,故坚决不同意离婚。次日却坚决不同意离婚。另查明:1、原被告夫妻共同财产有位于芜湖市鸠江区清水粮购公司房改房一套(建筑面积为19.45平方米)、位于芜湖市清水镇清联路301号(建筑面积为152.28平方米)的房屋一套。上述事实,由原告提供的常住人口登记卡、结婚证、悔过书、保证书及原告的陈述等证据证实,本院予以认定。本院认为:感情是维系婚姻关系的基础。原被告经自由恋爱至结婚至今已20余年,婚前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婚后也建立起较牢固的夫妻感情。虽被告于2001年因一念之差犯错,但被告已意识到其行为的违法性,现从被告的悔过书、保证书看,被告已非常后悔并保证今后加倍珍惜家庭,原告应给予被告改正的机会。原告诉称“夫妻感情完全破裂”没有证据证明,故对原告要求离婚的诉请,本院不予支持。今后被告如能信守诺言,关心家庭,双方加强沟通与交流,彼此信任和理解,互谅互让,仍有和好可能。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判决如下:不准原告王锡清与被告陶良喜离婚。减半收取的案件受理费100元,由原告王锡清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安徽省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宣霖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二日书记员  音乐附:本案适用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第一百三十条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第页共页 更多数据:搜索“”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