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2)庆城民初字第670号

裁判日期: 2012-08-16

公开日期: 2015-12-18

案件名称

刘鸿儒与贾新元委托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庆城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庆城县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刘鸿儒,贾新元

案由

委托合同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一款

全文

甘肃省庆城县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2)庆城民初字第670号原告刘鸿儒。被告贾新元。原告刘鸿儒与被告贾新元委托合同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常文艳独任审判,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刘鸿儒,被告贾新元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刘鸿儒诉称,其与被告系同乡,因被告从事林业工作,故其在被告处以每斤110元购买槐树种35斤。后有懂行人说其购买的种子不合格,其便将种子退还被告,但被告至今未返还货款。故起诉请求,被告立即返还其种子款3850元,并赔偿经济损失1000元。被告贾新元辩称,原告要的树种是国槐树种,种子价格不统一,有高有低,每斤110元的种子不是良种。原告提供的证人说种子不好,但并无权威的鉴定结论,其是通过合法渠道在陕西杨凌种子公司买的种子。故不同意返还原告货款和承担损失。经审理查明,原、被告系熟人关系,2012年3月,原告欲在家乡种植国槐,但因其无相关知识,故委托在合水县林业局工作的被告为其购买种子。后被告交给原告35斤树种,每斤单价110元,原告妻子给被告支付了3850元种子款。原告拿到种子后,听家乡人说种子质量不合格,便将种子退还被告。被告开庭时自认单价110元所能购买到的种子不是良种。上述事实,有原、被告当庭陈述予以证实,本院予以确认。本院认为,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原告借助被告对种子的认知能力,让被告为其购买种子,此行为符合委托合同的构成要件。被告接受委托后,为原告购买了种子,原告也支付了种子款,后原告认为种子质量不合格将种子退还被告。被告自认种子并非良种,本案审理过程中被告也未提交任何能证实种子购买自正当合法渠道的凭证,且种子现已返还被告,被告应返还原告种子款,故对原告要求被告返还种子款的诉讼请求应予以支持。对原告要求被告承担经济损失的请求,因其未提供证据加以证实损失的存在,且其在委托被告购买种子时出于信任对委托事项未做具体要求,其自身也有一定过错,故对原告的此项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贾新元返还原告刘鸿儒种子款3850元。二、驳回原告刘鸿儒的其他诉讼请求。限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履行完毕。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50元,由被告贾新元承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副本,上诉于甘肃省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本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必须按照判决书所规定的期限自觉履行义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之规定,一方不履行的,对方应在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二年内向本院申请强制执行。逾期则视为放弃权利,法院将不再受理。审判员  常文艳二〇一二年八月十六日书记员  邱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