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2)唐刑终字第244号

裁判日期: 2012-07-05

公开日期: 2014-06-29

案件名称

李思楠犯聚众斗殴罪的罪二审刑事裁定书

法院

河北省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河北省唐山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李思楠

案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96年)》:第一百八十九条

全文

河北省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刑 事 裁 定 书(2012)唐刑终字第244号原公诉机关为河北省唐海县人民检察院。上诉人(原审被告人)李思楠,曾用名李强,男,1989年8月3日生,汉族,初中文化,户籍所在地:唐海县,无业。2011年6月30日因涉嫌犯聚众斗殴罪被河北省唐海县人民检察院批捕后在逃,同年10月26日被逮捕。现押唐海县看守所。辩护人张子君,河北华岩律师事务所律师。唐海县人民法院审理唐海县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李思楠犯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一案,于2012年4月23日作出(2012)唐刑初字第87号刑事判决。判后,原审被告人李思楠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唐海县人民法院认定,2011年4月18日晚10时许,在迁曹公路与唐海路交叉口,“曹工车队”的张景仑(已判决)与“宏昌车队”的韩昆(在逃)、张超(在逃)等人因争抢加入黑车队的车源发生争执。遭到韩昆等多人的殴打,张景仑挨打后将此事电话告知了丁坤(已判决),被告人李思楠和刘洋(已判决)在现场拉架时,也遭到韩昆等人的威胁和殴打,被告人李思楠将此事电话告知了翟立贤(已判决),随即丁坤、翟立贤(已判决)纠集丁大宝(已判决)、孙鑫、赵立刚等人赶到事发地点,见韩昆、张超等人正驾车离开,在丁坤的指挥下在场人员便一起驾车追赶。当追至文苑花园东门口处,韩昆车被李思楠驾驶的中华轿车强行拦下,翟立贤、丁坤上前质问韩昆,被告人李思楠伙同王军双(在逃)、罪犯张景仑、王艺达、赵立刚手拿锁车器、管刀、镐柄对张超进行殴打。上述事实有检察机关提交并经法庭质证认证的下列证据予以证实:1、证人张某某、刘某某、孙某甲等的证言证实2011年4月18日晚上审理查明中认定的斗殴事实确实发生,张某某、刘某某、孙某甲同时证实被告人李思楠现场持械参与斗殴的事实,刘某某、孙某甲还证实被告人李思楠和他人一同用棍子和拳脚对张超殴打的事实;2、同案犯丁坤、张景仑、赵立刚供述证实2011年4月18日晚上在案发现场被告人李思楠殴打过张超,且丁坤证实其现场还拿过铁管;3、同案犯翟立贤证实案发时被告人李思楠驾驶的中华轿车强行将韩昆的牧马人轿车别下,拦截在文苑花园东门口处;4、被告人李思楠供认2011年4月18日晚10时许,在迁曹公路与唐海路交叉口,“曹工车队”的张景仑(已判决)与“宏昌车队”的韩昆(在逃)、张超(在逃)等人因争抢加入黑车队的车源发生争执。遭到韩昆等多人的殴打,张景仑挨打后将此事电话告知了丁坤(已判决),被告人李思楠和刘洋(已判决)在现场拉架时,也遭到韩昆等人的威胁和殴打,丁坤、翟立贤、丁大宝、孙鑫、赵立刚等人赶到事发地点,见韩昆、张超等人正驾车离开,在丁坤的指挥下在场人员便一起驾车追赶。当追至文苑花园东门口处,韩昆车被李思楠驾驶的中华轿车强行拦下,后张景仑等人殴打张超的事实;5、其他情况有,辨认笔录及辨认照片,现场勘验检查笔录、照片及现场图,唐海县公安局扣押物品、文件清单,扣押照片,唐海县公安局说明,户籍证明等予以证实,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唐海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李思楠与丁坤和翟立贤等人因和他人争抢黑车队的车源,发生矛盾后,公然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在公共场所聚众纠集,持械与他人斗殴,破坏公共秩序,其行为已构成聚众斗殴罪,唐海县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李思楠犯聚众斗殴罪的罪名成立。关于公诉机关指控的被告人李思楠犯寻衅滋事罪的指控,经查,对此李思楠提出他只是通过朋友关系联系了遵化的一个车队,没有强拿硬要行为;同案犯翟立贤、熊林虽均证实其参与“石油车队”的事实,但他们都证实被告人李思楠负责遵化方面的车辆,然而公诉机关提供的证据中没有遵化方面车队受害人的任何证据,不能证实被告人李思楠具有强拿硬要的行为,所以依据现有证据不能认定被告人李思楠构成寻衅滋事罪,唐海县人民检察院的该项指控不能成立,被告人李思楠及其辩护人关于李思楠不构成寻衅滋事罪的辩护意见有理,予以采纳;关于被告人李思楠及其辩护人提出的,李思楠在犯罪中起了次要、辅助作用,系从犯应从轻减轻处罚,且没有持械殴打他人的情节,经查,被告人李思楠在犯罪中驾车强行拦截韩昆等人的车辆,现场持械,并伙同其他同案犯一同殴打他人,这些事实以上列举的证据中均能证实,因此应认定李思楠系积极参加者,起了主要作用,不属于次要、辅助作用,不能认定为从犯,在犯罪过程其持械参与斗殴,且伙同张景仑、赵立刚等人对张超进行殴打,张景仑、赵立刚等人均持锁车器和镐柄等对张超进行殴打,因此不论是从直接持械斗殴还是从明知他人持械斗殴,还积极参与,应当一并按持械斗殴认定的角度,均应认定被告人李思楠构成持械聚众斗殴,故被告人李思楠及其辩护人的该项辩解意见没有理据,不予采信;关于被告人李思楠及其辩护人提出的被告人李思楠认罪态度较好的意见,综上不实,不予采纳,初犯的意见属实,予以考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二十五条、《中华人民中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规定判决:被告人李思楠犯聚众斗殴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宣判后,原审被告人李思楠上诉主要提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其辩护人亦提出相同的辩护意见。经审理查明,2011年4月18日晚10时许,在迁曹公路与唐海路交叉口,“曹工车队”的张景仑与“宏昌车队”的韩昆、张超等人因争抢加入黑车队的车源发生争执。张景仑遭到韩昆等多人殴打后将此事电话告知了丁坤。原审被告人李思楠和刘洋在现场拉架时,也遭到韩昆等人的威胁和殴打,李思楠将此事电话告知了翟立贤。随即丁坤、翟立贤纠集丁大宝、孙鑫、赵立刚等人赶到事发地点,见韩昆、张超等人正驾车离开,丁坤指挥在场人员一起驾车追赶。追至文苑花园东门口处,韩昆车被李思楠驾驶的中华轿车强行拦下。翟立贤、丁坤上前质问韩昆,李思楠伙同王军双、张景仑、王艺达、赵立刚手拿锁车器、管刀、镐柄对张超进行殴打。上述事实有证人张某某、刘某某、孙某甲等的证言,同案犯丁坤、张景仑、赵立刚、翟立贤的供述,原审被告人李思楠的供述,辨认笔录及辨认照片,现场勘验检察笔录、照片及现场图,唐海县公安局扣押物品、文件清单,扣押照片,唐海县公安局说明等证据证实。上述证据已经原审庭审举证、质证,本院予以确认。本院认为,河北省唐海县人民法院审理原审被告人李思楠犯聚众斗殴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审判程序合法。关于原审被告人李思楠及其辩护人诉辩提出,一审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观点。经查,在案证人张某某、刘某某、孙某甲乙证实原审被告人李思楠现场持械参与殴斗的事实,同案犯丁坤、张景仑、赵玉刚亦供述李思楠殴打过张超的犯罪事实。故上述所提理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项的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 判 长  刘长军代理审判员  张丽丽代理审判员  王振峰二〇一二年七月五日书 记 员  刘丽叶 更多数据:搜索“”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