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甬东民初字第781号
裁判日期: 2012-07-04
公开日期: 2016-04-13
案件名称
梁某与俞某甲、俞某乙等赡养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宁波市江东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宁波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梁某,俞某甲,俞某乙,俞某丙,俞某丁,俞某戊,俞某己
案由
赡养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年)》:第二十一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一款
全文
宁波市江东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2)甬东民初字第781号原告:梁某。委托代理人:郑冕芳,浙江甬正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俞某甲。被告:俞某乙。被告:俞某丙。被告:俞某丁。委托代理人:李剑平,浙江甬港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俞某戊。被告:俞某己。原告梁某与被告俞某丁赡养纠纷一案,本院于2012年5月28日立案受理,2012年6月5日依法追加俞某甲、俞某乙、俞某丙、俞某戊、俞某己为本案被告并由审判员夏锋适用简易程序于2012年6月27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梁某的委托代理人郑冕芳,被告俞某甲、俞某乙、俞某丙、���某戊、俞某己和被告俞某丁及其委托代理人李剑平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梁某诉称:2012年6月17日原告在被告俞某丁承诺履行:“紫鹃房子母亲在世不会买掉,给母亲安享晚年,并照顾服侍母亲到老。负责母亲的医药费和后事。如果以后房子卖掉,母亲要拿160000元,以作后用。”的前提下,原告才同意唯一居住房屋以人民币300000元出卖过户给被告俞某丁,但涉案房屋过户不到半年,就暴露被告俞某丁只要房子,不要老娘的真实目的,造成被告俞某丁对原告的承诺根本违约,原告气愤之下一病不起,二次住院。医疗费、陪人护理费等共计15580.54元。在江东法院调解下在5月13日才迁入讼争房屋。原告已是古稀老人,被折磨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只好请保姆服侍,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现诉之本院,要求被告俞某丁支付医疗费10640.54元;被���俞某丁支付原告住院期间护理费4940元;被告俞某丁从2012年5月18日起支付原告保姆工资及伙食费每月5000元。被告俞某甲辨称:子女赡养父母是道德和法律赋予我们应尽的义务,但同时也有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母亲有一处约900000元的房产一套,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俞某丁以300000元低价经济买卖合同形式,将该房产过户在被告俞某丁名下。在过户前被告俞某丁作出书面承诺。现母亲需要照料,被告俞某丁应按照承诺对母亲尽赡养义务。被告俞某乙辨称:17岁下放乡下,1995年丈夫去世,家庭经济条件差,母亲和其他兄弟姐妹都不要求我抚养母亲。这几年,家里事情都不清楚,其他几个人都没有通知过我。去公证时也是将我名字剔除。父亲生病时,我也是一起去照料。父亲的丧葬费我也承担一份。2009年母亲第一次住院我也去看过,虽然我没有照顾过。要求我赡养,我也愿意赡养,但是我是拿低保,钱是拿不出,出力可以。被告俞某丙辨称:自父亲去世后,母亲的生活费用和日常生活一直由五个子女承担,生活上的重大事情由两个儿子负责,日常生活照顾上主要是俞某戊、俞某己两个女儿照顾。母亲有房产一套,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俞某丁以300000元低价经济买卖合同形式,将该房产过户在被告俞某丁名下。在过户前被告俞某丁作出书面承诺。现母亲需要照料,被告俞某丁应按照承诺对母亲尽赡养义务。被告俞某丁辨称:紫鹃新村的房屋虽是房改房,但是由被告俞某丁全额出资购买,并有公证为据。但被告出承诺时约定房屋系赠与,且原告提供的赵琴妃证言也提及“房子给她(指俞某丁)的前提下,才存在由其‘亲自服侍母亲到老’这一情况”。但现在被告俞某丁以270000元的价格买进母亲的房屋,故原本的承诺也即失效。现母亲有270000元的房款和部分积蓄,足以支付母亲日常的生活、护理、医药等开支。另母亲现在难以正确表达自己真实意思的可能性,故对原告的代理人的代理权限有异议。被告俞某戊辨称:母亲与被告俞某丁房屋买卖合同有附条件,被告俞某丁出承诺给母亲,房屋过户给被告俞某丁后,被告俞某丁不按照承诺,作为子女赡养父母是道德和法律赋予我们应尽的义务,现母亲需要赡养,被告俞某丁应按照承诺对母亲尽到赡养义务。被告俞某己辨称:母亲在将房屋过户给被告俞某丁之前,被告俞某丁出承诺给母亲,现在母亲需要赡养,被告俞某丁应按照承诺对母亲尽到赡养义务。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经庭审举证、质证,本院认定如下:1.原告提供(2012)甬东民初字第473号民事调解书复印件一份,拟证明原告与被告俞某丁房屋买卖的事实,且该房屋买卖合同系附条件的情况。经质证,被告俞某甲、俞某丙、俞某戊、俞某己对该证据的真实性无异议,被告俞某乙表示不清楚,被告俞某丁对该证据的真实性无异议,但认为该民事调解书无法反映出房屋买卖是附带条件的。本院认为,该证据系生效法律文书,且六被告对该证据的真实性没有异议,故本院对上述证据及事实予以认定。2.原告提供承诺书复印件一份,拟证明被告俞某丁对原告的承诺,房屋买卖是附带条件的情况。经质证,被告俞某甲、俞某丙、俞某戊、俞某己对该证据的真实性无异议,被告俞某乙表示不清楚,被告俞某丁对该证据的真实性无异议,但认为原来的承诺是在将房子赠与的前提下,现在是购买,故承诺无效。本院认为,因六被告对该证据的真实性没有异���,故本院对上述证据及事实予以认定。3.原告提供医院医药费、护理费收据原件共五份,拟证明原告支出的相关费用。经质证,被告俞某甲、俞某丙、俞某戊、俞某己、俞某丁对该证据的真实性无异议,被告俞某乙表示不清楚。本院认为,因六被告对该证据的真实性没有异议,故本院对上述证据及事实予以认定。4.被告俞某丁提供住院病案原件一份,拟证明原告在2012年4月和5月曾二次住院,经医院《专科检查》确认,原告当时除了不能说话外,存在着难以正确表达真实意思的情况。经质证,原告对该证据的真实性无异议,但认为不能证明原告的神智不清。被告俞某甲、俞某丙、俞某戊、俞某己对该证据的真实性有异议,认为原告的意识是清楚的。被告俞某乙表示对该证据不清楚。本院认为,被告提供的该份证据虽系原件,但只能证明入院时��查的情况,现在的情况无法证明,且原告如果神智不清亦可要求其子女支付赡养费,被告俞某丁提供的上述证据与本案缺乏必要的关联性,故本院不作认定。5.被告俞某丁提供公证书、遗嘱、处理意见复印件各一份,拟证明被告俞某丁向原告购买的房屋在参与房改时,产权虽登记在原告名下,但系由被告俞某丁全额出资所购买,并另行出资1万元供原告防老之用。为此,原告于2000年6月20日出具公证遗嘱,明确由俞某丁继承讼争房屋的情况。经质证,原告对公证书、遗嘱的真实性无异议,对处理意见有异议。被告俞某甲、俞某丙、俞某戊、俞某己对该证据的真实性没有异议。被告俞某乙表示对该证据不清楚。本院认为,因原告和被告俞某甲、俞某丙、俞某戊、俞某己、俞某乙对该证据的真实性没有异议,故本院对上述证据及事实予以认定。6.被���俞某丁提供赠与房屋公证草稿、赵琴妃证言复印件各一份,拟证明2011年3月11日由原告长子俞某甲书写的赠与房屋公证文本,规定了房屋无偿赠与俞某丁,但俞某丁须承担相应赡养义务的事实;赵琴妃证言,也证实是在“房子给俞某丁的前提下,才存在由其“亲自服侍母亲到老”的情况。经质证,原告梁某和被告俞某甲、俞某丙、俞某戊、俞某己对该证据的真实性没有异议。被告俞某乙表示对该证据不清楚。本院认为,因原告和被告俞某甲、俞某丙、俞某戊、俞某己、俞某乙对该证据的真实性没有异议,故本院对上述证据及事实予以认定。7、被告俞某丁当庭提供赵琴妃的证言原件一份,拟证明被告俞某丁写承诺书时的情况。经质证,原告梁某和被告俞某甲、俞某丙、俞某戊、俞某己对该证据的真实性均有异议。本院认为,证人应出庭作证,被告俞某丁将���好字的证言让证人签字,其真实性无法采信,故本院对上述证据及事实不予认定。综上,本院认定事实如下:被告俞某甲、俞某乙、俞某丙、俞某丁、俞某戊、俞某己系原告梁某的子女。2000年6月20日,原告梁某曾立下公证遗嘱一份,决定在其百年之后,宁波市江东区紫鹃新村21幢59号103室房产归俞某丁继承。后被告俞某甲、俞某丙、俞某戊、俞某己作出关于母亲一套私宅的处理意见,表示同意原告的遗嘱意见。2011年3月11日被告俞某甲曾拟好一份赠予房屋公证,但原告和被告俞某丁未签名。2011年6月1日(落款为2010年,实际为2011年),被告俞某丁写下承诺书一份“紫鹃房子母亲在世,不会卖掉,给母亲安享晚年。并照顾服侍母亲到老,负责母亲的医药费及后事。如果以后房子买掉,母亲要拿壹拾陆万元,以作后用”。2012年2月20日赵琴妃证明:被告俞某丁承诺母亲的房子给她,她会亲自服侍母亲到老。2012年4月至5月原告两次住院,共花费医疗费10640.74元、护理费4940元。2012年4月28日,原告梁某与被告俞某丁在宁波市江东区人民法院自愿达成调解协议:1、被告俞某丁支付原告梁某购房款270000元;2、被告俞某丁同意原告梁某居住在宁波市江东区紫鹃新村21幢59号103室的房子至百年之后,期间若原告梁某想改变意愿居住在其他子女处,被告尊重原告的意愿。另查明原告每月领取养老金等补助共计600余元。被告俞某乙经济条件比较困难,且原告梁某表示不要其赡养,被告俞某甲、俞某丙、俞某丁、俞某戊、俞某己对此亦表示同意。本院认为,在父母年老体弱情况下,支付赡养费是子女应尽的义务。本案中,由于原告年龄增大,相应的生活支出必然增加,尽管原告每月有600余元的补助,但仍低于当前宁波市��平均生活水平,因此被告俞某甲、俞某丙、俞某乙、俞某丁、俞某戊、俞某己均有义务支付原告赡养费,但考虑到被告俞某乙的实际情况,故其不再承担赡养费。原告梁某提出房屋卖给被告俞某丁,是附带条件的,但从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及调解协议中均未明确该买卖系附带条件的。结合原告曾立的公证遗嘱,被告俞某甲、俞某丙、俞某戊、俞某己的处理意见等证据,该房产系被告俞某丁出资21491.41元以原告名义按房改房政策购买,原告立公证遗嘱表示该房屋由被告俞某丁继承。被告俞某甲拟的赠予房屋公证,双方虽未签名,但可以反映出原告是将房屋赠与给被告俞某丁的前提下,被告俞某丁负责全部的赡养费。现在被告俞某丁虽以大幅低于市场价向原告购买房屋,但毕竟已出资270000元。故本院认为被告俞某丁辩称承诺书是在原告将该房屋赠与给其的前提下所写的盖然性更高。同时即使被告俞某丁承诺由其赡养原告,也不能免除其他被告的赡养义务。现在被告俞某丁将其购买的房屋让原告居住,也尽到了部分赡养义务。原告诉请的医疗费用低于其实际支出,系原告对其权利的放弃,本院予以认可。同时赡养费给付的金额应综合考虑各被告的实际生活情况以及当前社会的生活水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的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俞某甲、俞某丙、俞某丁、俞某戊、俞某己各支付给原告梁某医疗费2128.11元、护理费988元,该款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付清。二、被告俞某甲、俞某丙、俞某丁、俞某戊、俞某己自本判决生效之月起每人每月支付原告梁某赡养费800元,款于每月十五日前付清。三、驳回原告梁某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上述给付金钱义务,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本案受理费100元,减半收取50元,由被告俞某甲、俞某丙、俞某丁、俞某戊、俞某己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人在收到本院送达的上诉案件受理费缴纳通知书后的七日内,凭判决书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大厅收费窗口预交上诉受理费,如银行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财政局非税资金专户,帐号:81×××01,开户银行:宁波市中国银行营业部。如邮政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室。汇款时一律注明原审案号。逾期不交,作放弃上诉处���。审 判 员 夏锋二〇一二年七月四日代书记员 李勇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