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2)肥东民一初字第1026号

裁判日期: 2012-07-11

公开日期: 2016-09-29

案件名称

吴文芝、李鸿弘等与徐敏、李昌艮等民间借贷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肥东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肥东县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吴文芝,李鸿弘,李鸿源,徐敏,李昌艮,李光武

案由

民间借贷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九条

全文

安徽省肥东县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2)肥东民一初字第1026号原告:吴文芝,农民,现在滁州市租房居住。原告:李鸿弘,1995年1月28日,学生。法定代理人:吴文芝,系李鸿弘之母。原告:李鸿源,学生。法定代理人:吴文芝,系李鸿源之母。上述三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李光华,男,1961年11月5日出生,汉族。被告:徐敏,农民。委托代理人:徐厚艳,系徐敏弟弟。委托代理人:徐磊,系徐敏之子。被告:李昌艮,农民。被告:李光武,干部。原告吴文芝、李鸿弘、李鸿源与被告徐敏、李昌艮、李光武物权确认借贷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吴文芝、李鸿弘、李鸿源的委托代理人李光华,被告徐敏的委托代理人徐厚艳、徐磊,被告李昌艮,被告李光武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吴文芝、李鸿弘、李鸿源诉称,1991年吴文芝与李昌艮三子李登祥结婚,婚生女儿李鸿弘,男儿李鸿源。1993年1月,吴文芝和李登祥在肥东县店埠镇刘墩村河院村民组自建住房两间,面积47.71平方,并依法进行了产权登记,有合法的宅基证和房屋产权证,房屋产权证号是02××66。1997年春,吴文芝和李登祥带孩子一起到滁州市从事运输业务,并长期在滁州市生活,在河院的住房给李昌艮暂住。2007年秋,李登祥因病去世。李登祥去世后,吴文芝母子三人在滁州难以谋生,于2010年8月27日回到肥东,但到家后方知住房已被李昌艮卖给李光武(抵债),李光武又将房子出卖给徐敏。三被告间买卖原告房子从未告知吴文芝夫妻,原告也一直不知道。原告的房地产是经依法登记,并领取产权证的,被告未经原告同意、授权买卖原告房地产,侵犯了原告物权,其买卖行为是非法和无效的。徐敏在原告房屋和宅基地上的加盖和搭建亦是非法无效的。请依法确认徐敏和李光武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徐敏返还原告住房两间和全部宅基地及房地产证件,李昌艮、李光武与徐敏承担连带责任,本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被告徐敏辩称,李登祥通过熟人介绍,在肥东县店埠镇刘墩村购买宅基地建二间平房,从事运输经营,但由于经营不善,欠下银行贷款及个人债务,李登祥夫妇举家离开肥东。李光武系李登祥同宗长辈,李登祥在肥东期间,李光武为其帮忙不少,于是,李登祥夫妇将房产及相关证件连同李昌艮亲笔写的售房委托书一并交给李光武,请求李光武将房子卖掉,以抵偿所欠李光武部分债务。1999年,在李光武的帮助下,我出资2.2万元购买该房屋,在签订房屋转让协议时,因李登祥夫妇欠诸多债务不敢回肥东,便委托其兄李登华代为签订协议,为保证协议的真实性,李登华还特意立一份契约,确认协议由其代签,保证以后发生任何情况由其全权承担,当时的村委会干部均可作证。我购买房屋后,进行了产权转移登记,并与当地村委会签订用地协议,并对原房屋进行了翻新和扩建。依据法律规定,我取得该房屋是善意的,该房屋产权归我所有。由于李登华与李登祥是同胞兄弟,我有理由相信李登华具有代理权,请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李昌艮辩称,我和李光武是同宗叔侄关系,李登祥是我三儿子,我们从全椒到肥东来,李光武对我们帮忙不少。本案的房子是李登祥建的,李登祥到滁州去以后,房子给我一个人住,我欠李光武款较多,就用李登祥房子抵债,我让大儿子李登华在协议上签字,对此,李登祥没有委托我和李登华,李登祥和吴文芝都不知道。被告李光武辩称,李昌艮与我是同宗,他们从滁州到肥东来,有许多事情都是我帮助办的。我从信用社帮李登祥贷款19000元,用的是我的名字。因李登祥欠别人款未能清偿,房子被法院查封,李登祥因欠债太多,携带子女家属逃债至滁州,临走前委托我卖房还信用社贷款。1997年春,李昌艮通过李登华将房产证交给我,并写信给我,要求我将房子卖掉。1999徐敏用22000元购买此房,手续合法。经审理查明,1993年,吴文芝与李登祥(已故)夫妇在肥东县店埠镇刘墩村河院村民组建住房两间,面积47.71平方米,并进行相关登记。1997年,吴文芝夫妇举家到安徽滁州居住、工作,该两间房屋由李登祥父亲李昌艮居住。1999年11月13日,李登祥之兄李登华以李登祥名义与徐敏、李来姐(徐敏之妻)签订房屋转让协议,协议载,甲方:李登祥,乙方:徐敏、李来姐,甲方现有两间宅基地(含两间砖混结构的小平房),座落在店埠镇刘墩村河院村民组,转让予乙方,甲方搬出房屋后,乙方一次性付清甲方房款。甲方与河院村民组的原协议书作废。四周边境以生产队协议为准。此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河院村民组与李光武各执一份。若今后发生任何情况与本协议相抵触的,一律以此协议为凭。李登华在协议上以李登祥名义签名,徐敏、李来姐在协议上签名,李光武及其他人作为见证人在协议上签名。1999年11月22日,李登华出具契约于徐敏、李来姐,契约内容载,现有李登祥在店埠镇刘墩村河院村民组的两间宅基地(含两间砖混结构的小平房),转让给解集粮站职工徐敏,因李登祥本人外出打工,路途较远,不能与徐敏共签房屋转让协议,由其兄李登华代签,若以后李登祥与徐敏发生任何情况,概由其兄李登华全权承担,特此契约。立契约人李登华,李光武作为证明人在契约上签字。1999年11月13日,徐敏、李来姐与店埠镇刘墩村民委员会宅基地四至边界协议。2000年3月,肥东县房产管理局向李来姐颁布发肥东县房权证房字第××号房产证,该证载明房屋坐落店埠镇刘墩村河院村民组,建筑面积47.71平方米,混合结构。2000年8月,肥东县人民政府向李来姐颁发东集用(2000)字第8215号集体土地使用证,该证载明土地使用者李来姐,座落店埠镇刘墩村河院组。2007年秋,李登祥因病去世。2011年,三原告向本院提起诉讼,本院作出(2011)肥东民一初字第00577号民事裁定,驳回三原告起诉。三原告提起上诉,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2)合民一终字第00117号民事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上述事实有当事人陈述,房屋转让协议,李登华出具给徐敏、李来姐的契约,李来姐的房产证、土地使用证等载卷证明。本院认为,虽然李登华以李登祥名义与徐敏、李来姐在订立房屋转让协议时欠缺代理权,但基于李登华与李登祥的同胞兄弟关系,徐敏、李来姐客观上有理由相信李登华具有代理权,徐敏、李来姐主观上是善意的且并无过失,同时,基于原告与讼争房屋存在重大利益关系,在长达十年之久时间内,不可能不知道该房屋产权变动、添附及交易等情况,原告诉称2010年8月才知道房屋产权变动的理由,不符合常理,因此,李登华的行为成立表见代理,产生有权代理的法律后果,本院确认李登华以李登祥名义订立的房屋转让协议合法有效。徐敏、李来姐在订协议时是善意的,并按双方约定的价款受让讼争的房产,且已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故徐敏、李来姐善意取得讼争的房屋所有权及相应的土地使用权。三原告的诉讼请求于法有悖,本院不予支持。据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原告原告吴文芝、李鸿弘、李鸿源的诉讼请求。本案受理费160元,由原告原告吴文芝、李鸿弘、李鸿源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长  毕梅宝审判员  梁越琪审判员  钟成胜二〇一二年七月十一日书记员  陈 芝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