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浙甬民一终字第117号
裁判日期: 2012-03-28
公开日期: 2015-12-30
案件名称
邓某某与陆某某、董某某等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浙江省宁波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陆某某,邓某某,董某某,钱某某
案由
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
法律依据
全文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2)浙甬民一终字第117号上诉人(原审被告):陆某某。委托代理人:刘某某。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邓某某。委托代理人:颜某某。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董某某。委托代理人:孙某某。被上诉人(原审被告):钱某某。上诉人陆某某因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一案,不服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于2011年12月5日作出的(2011)甬慈范民初字第239号民事判决,于2012年1月4日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2年2月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经阅卷和询问当事人,事实已核对清楚,决定径行判决。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法院审理认定:2010年1月,董某某经审批,按照村统一规划建造建筑面积为172平方米的二间二楼一幢。董某某将泥工活包给其外甥钱某某,同时委托钱某某帮助找木工。钱某某遂联系陆某某,代表董某某将建房工程某的木工活包给陆某某,经口头商定,工程款以每平方米60元计算,木工活包括屋顶横梁、包壳制板等。陆某某叫来邓某某等四人一起干,其中邓某某具有20多年木工经验。邓某某等人的报酬按90元或100元一工计算,向陆某某领取。2010年2月26日,房屋建造至一层后,需拆除一层顶部的模板,邓某某及案外人舒某共同利用周边散放的毛某在室内搭成架子,邓某某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站到1米左右高的架子上去拆除模板,不慎从架子上摔下受伤。事故发生后,邓某某由陆某某送医院抢救。经诊断为右足距骨中部粉碎性骨折,医生给予石膏固定6-8周治疗。后因不能痊愈,邓某某先后住院39天手术治疗。术后邓某某门诊随诊至2011年9月21日。其中2011年8月10日的门诊建议休息1个月。2011年8月17日,邓某某之伤经宁某某和司法鉴定所鉴定为邓某某脚跟受伤构成九级伤残,伤后需护理时间3个月(住院期间完全护理,出院后部分护理)、营养期限3个月。经审核,对邓某某因此次事故造成的损失认定如下:医疗费31396.55元、残疾赔偿金57044元、交通费1210元、营养费酌定3000元、住院伙食补助费975元、护理费(其中出院后按完全护理的50%计算)6037.20元、误工费(根据邓某某不间断门诊致持续误工至定残前一日计算)49620.80元、鉴定费1500元、精神损害抚慰金酌定5000元,共计155783.55元。陆某某已支付41315.26元。邓某某于2011年10月20日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陆某某、董某某、钱某某赔偿邓某某医疗费6728.60元、营养费3000元、护理费8424元、误工费49707元、残疾赔偿金57044元、交通费2000元、鉴定费1500元、精神损害抚慰金6000元,共计134403.60元。原审庭审中,邓某某增加诉讼请求,要求陆某某、董某某、钱某某赔偿住院伙食补助费975元。陆某某在原审中辩称:邓某某于2010年2月26日发生事故属实。本案所涉房子是董某某的,董某某将工程发包给钱某某,钱某某找来陆某某,并让陆某某找邓某某等几个木工;发生事故的毛某架子是钱某某提供的,陆某某只是受人指派叫人,并不是邓某某的雇主。因此,陆某某不应承担责任。邓某某受伤后,陆来甲于人道主义为其垫付医疗费24715.26元、交通费1000元,同时,邓某某向陆某某领取和借取15500元,邓某某应予以返还。即使陆某某要承担责任,但邓某某有多年的木工工作经验,应可以预见危险,邓某某对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过错,应相应减轻陆某某的赔偿责任。另外,邓某某诉请的各项赔偿金额偏高,应予以扣除。董某某在原审中辩称:董某某夫妇因工作较忙,委托钱某某叫人造房,其中以60元某某方米的价格将木工活发包给陆某某。2010年2月25日,因下雨,董某某叫陆某某不要来干活,但陆某某还是来了,后来就发生了摔伤人的事故。邓某某称医生给予保守治疗,缺乏证据。邓某某亦无初诊病历,邓某某的伤残鉴定不准确,主张的误工费过高。钱某某在原审中辩称:钱某某是做泥工的,董某某委托钱某某叫木工,钱某某就叫了陆某某。事发当日,陆某某电话告知钱某某有木工摔伤,但钱某某并未目睹事情经过,后来的情况钱某某并不知道。原审法院审理认为:个人之间形成劳某某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陆来乙包了董某某建房施某某程某的木工工程部分,之后叫来邓某某等人施工,邓某某等人与陆某某按工计酬,因此邓某某与陆某某之间形成劳某某系,其中邓某某为提供劳务一方。陆某某辩称其并未雇佣邓某某,与事实不符,不予采信。邓某某为陆某某提供劳务时,作为雇主的陆某某应做好各项安全管某某作。当邓某某在登高作业时,陆某某未提供足够的作业工具,也未做好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对造成邓某某摔伤的结果存在过错。邓某某作为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木匠,对自行制作的简易登高架子未能确保安全,同时,登高作业未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应认定邓某某自身未尽到谨慎注意义务。根据本案实际情况,应由陆来乙担70%的赔偿责任,邓某某自负30%的责任。邓某某要求陆某某赔偿的诉请部分合理,应予以部分支持。邓某某主张施某某程系董某某总包给钱某某,钱某某分包给陆某某,无证据证实,故不予采信。施工承包人承建农村低层房屋的,不需要具备相应资质。现董某某建造的是农村二层楼房,属农村低层房屋,董某某对外发包时不需要审查承包人资质,不存在选任承包人上的过失,钱某某亦不存在选任承包人上的过失,故邓某某要求董某某、钱某某因选任过错而承担赔偿责任,以及要求两人与陆来乙担连带赔偿责任的诉请于法无据,应不予支持。据此,原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一款、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甲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乙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之规定,判决:一、陆某某赔偿邓某某医疗费31396.55元、残疾赔偿金57044元、交通费1210元、营养费3000元、住院伙食补助费975元、护理费6037.20元、误工费49620.80元、鉴定费1500元、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合计155783.55元中的70%,即109048.49元,扣除陆某某已支付的41315.26元,余款67733.23元限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十日内履行;二、驳回邓某某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2988元,减半收取1494元,由邓某某负担448元,陆某某负担1046元。宣判后,陆某某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原判,依法改判其不承担赔偿责任。理由是:1.邓某某的实际雇主是钱某某。董某某将建房工程发包给钱某某,钱某某找陆某某做木工,因工作量较大,钱某某叫陆来丙找几个人来做,故陆某某找了邓某某等人一起做木工。陆某某只是受钱某某指派,鉴于陆某某不是雇主也不是房东,不应承担任何责任。2.钱某某找陆某某做木工时明确告知本案工程是其承包的,且实际施工、付款等行为均是陆某某与钱某某直接办理的,在邓某某受伤前陆某某未与董某某接触过。作为实际施工人的邓某某也明确指出工程由董某某总包给钱某某。且慈溪农村建房一般都是直接全部包给泥工的。钱某某系董某某的外甥,为了逃避责任,他们歪曲事实辩称钱某某只是承包了其中的泥工,该毫无依据的狡辩原审法院不应采信。3.即使陆某某是雇主,董某某和钱某某也应承担赔偿责任。本案中搭架子所用的毛某是董某某和钱某某提供的,而毛某发生断裂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根据法律规定,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钱某某和陆某某均无施工资质,董某某、钱某某明知陆某某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甚至搭架子所用的毛某都需要董某某、钱某某提供仍将工程包给陆某某,董某某、钱某某依法应承担连带责任。4.邓某某误工费无依据且计算过高。邓某某并未提供其持续误工的证明,原审法院以不间断门诊认定其持续误工,缺乏法律依据。护理费、精神损害抚慰金亦过高。陆来乙担70%的赔偿责任违反公平原则。整个木工工程为12000元,陆某某即使是雇主最多利润为2000元,本案建房的受益人是董某某,董某某不承担责任,对陆某某不公平。邓某某辩称:邓某某与董某某、钱某某不认识,邓某某长期为陆某某打工,陆某某是邓某某的雇主。原审对误工费的计算是正确的。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董某某辩称:钱某某是董某某的外甥,故工程并没有发包给钱某某。董某某只是委托钱某某管理工程,并委托钱某某找木工,约定每工60元,毛某并不是董某某提供的。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钱某某辩称:木工工程系由陆来乙包,毛某架子也非钱某某提供。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中,陆某某、邓某某均对原审认定的“董某某将泥工活包给其外甥钱某某,同时委托钱某某帮助找木工。……钱某某代表董某某将建房工程某的木工活包给陆某某”提出异议,陆某某认为钱某某不是受董某某的委托,而是由钱某某总包了整个工程后找陆某某来做木工工程;邓某某认为是董某某将工程发包给钱某某,钱某某将工程某的木工部分发包给了陆某某。本院认为,根据原审中陆来丁于“钱某某打电话给我,说他舅舅家里造房子,有多少平方,叫我叫几个人做”的陈述、董某某关于“我们两夫妻工作比较忙,委托钱某某叫人造房,就把60元某某方某某工匠包给陆某某了”的陈述、钱某某关于“我是做泥工的,董某某委托我叫木工,我就叫陆某某了”的陈某某及钱某某与陆某某协商约定木工工程的价格为60元每平方米、邓某某等木工系由陆某某召集、邓某某的工资系向陆某某领取等情况,原审作出上述事实认定,并无不当。陆某某、邓某某虽对上述事实提出异议,但均未能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各自主张,故本院均不予采信。陆某某还对原审认定“邓某某及案外人舒某某共同利用周边散放的毛某在室内搭成架子”提出异议,认为使用的毛某是外面施工在用的毛某。本院经审查认为,根据邓某某二审中关于“毛某是我们在旁边拿的”的陈述结合原审中证人舒某某关于“我看到后面很多毛某,就搭架子了”的证言,原审关于毛某来源的认定,亦无不当。邓某某主张毛某系董某某、钱某某提供,缺乏依据,本院对此不予采信。关于陆某某对误工费的异议,本院经审查认为,伤后邓某某先后三次住院治疗至2011年7月2日,出院后不间断门诊复诊至2011年9月21日,医疗机构亦在2011年8月10日门诊建议休息一个月,显然邓某某伤后存在持续误工的事实,原审认定其误工时间至定残前一日(2011年8月16日)并计算得出的误工费,符合法律规定。陆来丁于邓某某不存在持续误工的主张,显然与事实不符,本院亦不予采信。董某某、钱某某对原审认定的事实无异议。各方当事人亦均未向本院提供新的证据。综上,本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原审法院认定的事实一致。本院认为:陆某某以6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承接董某某房屋的木工工程后,叫来邓某某等人为该工程施工,并按照90-100元每天的标准与邓某某等人结算报酬,陆某某与邓某某之间符合雇佣关系的法律特征。而陆某某作为雇主未能提供安全的作业工具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对邓某某受伤存在一定的过错,理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邓某某在作业过程某未注意自身安全,对事故的发生亦存在过错,原审鉴于本案的实际情况,对双方责任分担比例的认定并无不当。陆某某主张邓某某的雇主系钱某某,与事实不符,本院不予采信。董某某的房屋系农村低层住宅,并不要求承建方必需具备相应的资质,董某某委托钱某某将工程木工部分交由陆来乙包,未违反必要的安全注意义务,亦不存在选任上的过失,陆某某要求董某某、钱某某承担赔偿责任,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此外,原审根据邓某某的伤情、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及本案实际情况认定的护理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合理合法。陆某某要求对该两项费用予以调整减少,缺乏依据,本院不予支持。综上,上诉人陆某某之上诉,理由均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原审法院对本案认定事实清楚,审判程序合法,判决得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2988元,由上诉人陆某某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林波审 判 员 张华代理审判员 王慧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代书 记员 沈妍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