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桂刑三终字第9号
裁判日期: 2012-02-09
公开日期: 2014-01-03
案件名称
李飞贩卖、运输毒品刑事裁定书
法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李飞
案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96年)》:第一百八十九条
全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刑 事 裁 定 书(2012)桂刑三终字第9号原公诉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人民检察院。上诉人(原审被告人)李飞,男,1971年6月6日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瑶族,初中文化,农民,住荔××芦村××号。2010年8月5日因涉嫌犯运输毒品罪被刑事拘留,同年9月9日被逮捕。现羁押于贵港市看守所。辩护人马彬华,广西诚济律师事务所律师。贵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贵港市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李飞犯贩卖、运输毒品罪、非法运输爆炸物罪一案,于2011年11月11日作出(2011)贵刑一初字第13号刑事判决。原审被告人李飞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经审阅案卷材料,认为本案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原判查明,2010年7月22日,被告人李飞通过汇款向贺州市的“阿钟”购买毒品“K粉”2包。2010年8月4日23时许,李飞驾驶车牌号为桂CS29**轿车携带上述毒品从荔浦县前往贵港市出售,当车途经贵港市覃塘收费站时被公安民警抓获,并从李飞驾驶的轿车里查获毒品“K粉”(氯胺胴)2包共2022克及“鱼雷”13枚。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扣押物品清单、称量笔录、物证检验报告、司法鉴定报告、银行资金来往凭证、车辆通行费收据、证人梁某某、赵某某、李某的证言、李飞的供述等证据证实。原判认为,被告人李飞以出卖为目的,购买毒品氯胺酮(K粉)2022克后,驾车将毒品从广西荔浦县运往贵港市贩卖的行为已构成贩卖、运输毒品罪,同时被告人李飞非法将具有爆炸力和杀伤力的爆炸物“鱼雷”从广西荔浦县运往贵港市,其行为还构成了非法运输爆炸物罪。李飞犯数罪,依法应当数罪并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二款第(一)项、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六十九条、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五十九条、第六十一条、第六十四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人李飞犯贩卖、运输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五万元;犯非法运输爆炸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五万元。二、被告人李飞用于运输毒品的桂CS29**小轿车,予以没收。李飞上诉请求发回重审或直接改判。理由:1、认定其犯贩卖、运输毒品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汇款凭证仅能证实其有汇款行为,并不能证实汇款给上家购买毒品,其曾供述运输毒品到贵港市贩卖,但没有下家印证,且其有吸毒史,亦不能排除用于吸食,故认定其贩卖、运输毒品的事实不清。2、毒品没有进行定量鉴定,有可能搀假,影响量刑。3、爆炸物没有进行成分鉴定,以确认是爆炸物,亦无法确定爆炸物的重量。辩护人提出:1、李飞的行为不构成贩卖、运输毒品罪。李飞购买毒品有证据印证,但尚无证据印证是运输到贵港出卖,且李飞有吸毒史,不排除是用于与他人共同吸食。2、本案涉及的是新型毒品,且毒品价格相对便宜,可能搀假,故需要进行含量鉴定。3、对于“鱼雷”没有进行成分鉴定,鉴定方法不科学,而且量刑缺乏相应的依据,量刑不当。经审理查明,2010年7月22日,上诉人李飞在桂林市荔浦县以转帐汇款的方式向贺州市的“阿钟”购买毒品“K粉”(氯胺酮)。2010年8月4日23时许,李飞驾驶车牌号为桂CS29**轿车携带上述毒品从荔浦县运往贵港市出售,途经贵港市覃塘收费站时被公安民警抓获,民警从李飞驾驶的轿车里查获毒品“K粉”(氯胺酮)2022克及爆炸装置“鱼雷”13枚。上述事实,有下列证据证实:1、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抓获经过证实,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于2010年8月5日3时许在贵港市覃塘收费站布控将李飞抓获。2、现场方位图、检查笔录、扣押物品清单及照片证实,公安民警在贵港市覃塘收费站对李飞驾驶的桂CS29**轿车进行检查。在副驾驶座后的脚踏板处查获一个“阿迪达斯”牌挎包,从包内发现2大包毒品“K粉”可疑物,在轿车尾厢发现土制“鱼雷”13枚,在轿车后排座位上发现一个棕色红蜻蜓牌挎包,包内有桂CS29**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驾驶证各1本、手表1块、手机3部、钱包1个(钱包内有现金人民币2400元、银行卡4张)。上述物品予以扣押。3、称量笔录及照片证实,从李飞驾驶的轿车上查获的2大包“K粉”可疑物净重2022克。4、物证检验报告证实,从李飞驾驶的轿车内查获毒品“K粉”可疑物检出氯胺酮成分。5、司法鉴定检验报告证实,从李飞驾驶的轿车上查获的土制“鱼雷”经检验属于炸药类爆炸物,具有爆炸力和杀伤力。6、现场检测报告书证实,李飞的氯胺酮尿液检测呈阴性。7、银行资金来往凭证证实,2010年7月22日李飞通过中国农业银行转了4万元到郑福钱的帐户。8、车辆通行费收据证实,李飞驾驶的汽车于2010年8月4日23时22分从荔浦县荔江收费站出发前往贵港市。9、户籍证明证实,李飞的出生日期等身份情况。10、证人梁某某证实,2010年8月4日22时许,李飞打电话叫我和他一起到贵港市玩,23时许李飞驾驶大众轿车搭我从荔浦县出发,次日凌晨3时许到达贵港市覃塘收费站时被公安民警拦查,并从轿车副驾驶位后面查出2大包“K粉”。11、证人赵某某证实,长子李飞于2009年12月份购买了一辆轿车,是以次子李某的名字入户,李某是没有钱买车的。12、证人李某证实,我没有买过轿车,但借过钱给我哥李飞购买了一辆牌号为桂CS29**的轿车,李飞每月还我利息5千元,为保证我的权益,我要求李飞以我的名字入户,等还清钱后再把车过户到他名下。13、被告人李飞供述,2010年3月起我向荔浦县一个叫“阿雄”的男子购买少量“K粉”在荔浦县城的娱乐场所贩卖,后来做大了,我就向贺州市的“阿钟”购买。2010年7月22日,我通过农业银行转账4万元到“阿钟”指定的郑某钱的账户里,向“阿钟”购买2包约2公斤“K粉”。听说贵港市“K粉”行情好,我就想携带这批“K粉”到贵港市的娱乐场所贩卖。8月4日23时许,我打电话叫朋友梁某某一起到贵港玩,随后将2包“K粉”放进“阿迪达斯”的包里,再把包放到轿车(车牌号桂CS29**)副驾驶座后面的脚踏板上,然后驾驶轿车与梁某某从荔浦县出发前往贵港市,当车行至贵港市覃塘收费站时被公安民警抓获,民警当场查获“K粉”,同时还从汽车尾厢查获我买来炸鱼剩下的13枚土制“鱼雷”。桂CS29**大众朗逸轿车是我购买的,因为借有弟弟李某5万元,故以李某的名字入户。上述证据来源合法,内容客观真实,本院予以确认。对于李飞的上诉理由及辩护人的辩护意见,经查,1、李飞归案后多次供述,2010年7月22日其转帐4万元给贺州毒贩“阿钟”指定的帐户,购买毒品“K粉”2包(约2公斤),并于同年8月4日23时将上述毒品从荔浦县运往贵港市贩卖。其供述购买毒品的事实,有随车提取的转帐凭证印证转款帐户、时间及数额;其供述运输毒品到贵港市的事实,有随车查获的毒品、车辆费通行收据以及同车证人梁某某证实;其归案后多次供述以贩卖为目的购买“K粉”,后虽辩解用于吸食,但李飞的氯胺酮尿检呈阴性,说明其不吸食“K粉”,原判所列证据“李飞的尿液检测呈阳性”表述有误,应予纠正。李飞辩解购买2公斤“K粉”吸食有悖情理,不予采信。故认定李飞贩卖、运输毒品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2、在案毒品进行了定性鉴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贩卖、运输毒品的数量以查证属实的数量计算,不以纯度折算。故本案在没有证据证实大量搀假情况下不必对毒品进行含量鉴定。3、司法鉴定机构运用科学的鉴定方法,结合鉴定实验,确认李飞运输的土制“鱼雷”属炸药类爆炸物,具有爆炸力与杀伤力。土制“鱼雷”属爆炸装置,危害公共安全,故原判以非法运输爆炸物罪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在法定幅度内,量刑适当。本院认为,上诉人李飞以出卖为目的,购买毒品“K粉”(氯胺酮)2022克后,驾车将毒品从荔浦县运往贵港市贩卖的行为构成贩卖、运输毒品罪,同时上诉人李飞非法将具有爆炸力和杀伤力的爆炸物土制“鱼雷”从荔浦县运输到贵港市的行为,又构成非法运输爆炸物罪。李飞犯数罪,依法应数罪并罚。李飞的上诉理由及辩护人的辩护意见,经查不成立,本院不予以采纳。原判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项的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 判 长 梁 锐代理审判员 钟大裕代理审判员 陈 晓二〇一二年二月九日书 记 员 李 哲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