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青刑终字第9号
裁判日期: 2012-02-21
公开日期: 2013-11-26
案件名称
王海亮故意杀人二审刑事裁定书
法院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青海省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案由
法律依据
全文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2012)青刑终字第9号原公诉机关西宁市人民检察院。上诉人(原审被告人)王海亮,男,汉族,1976年12月25日出生于河南省柘城县,初中文化,西宁市某监理中心司机。2011年9月5日因涉嫌犯故意杀人罪被刑事拘留,同年9月17日被依法逮捕,现羁押在西宁市第二看守所。辩护人隋玉才,青海佳一律师事务所律师。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西宁市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王海亮犯故意杀人罪一案,于2011年12月23日作出(2011)宁刑一初字第66号刑事判决,认定被告人王海亮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被告人王海亮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经阅卷,认为本案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原判认定,被告人王海亮因妻子袁某某几日未回家,于2011年9月4日下午开车到互助县其妻开的预制板厂找袁时,在途中恰遇袁某某,即为袁经常不回家之事发生争执。期间,王海亮持匕首将袁某某所驾车辆前轮戳破,袁某某向110报警,后经互助县公安局沙塘川派出所民警调解,二人回到租住地。回家后,王海亮再次因妻子不回家并怀疑有外遇而发生争执,后被人劝开。9月5日凌晨l时许,王海亮与袁某某又发生争执,王海亮用双手掐住袁某某颈部,致被害人袁某某当场窒息死亡。被告人王海亮于当日2时许主动到西宁市公安局城中分局南川东路派出所投案。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1、报案材料、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立案决定书证实,2011年9月5日李某甲报案称,袁某某在城中区其租住房被杀害。当日西宁市公安局城中区分局决定对袁某某被杀害一案立案侦查。2、证人李某甲(被害人表姐夫)证言证实,2011年9月4日21时许,王海亮怀疑袁某某有外遇而发生争执,其到王海亮租住屋劝架。当时有其子李某乙、其外甥女王某甲,还有袁某某的两个朋友。凌晨零时许,王海亮与袁某某不再吵架,其就回家了。9月5日9时许,其得知袁某某死亡,王海亮在南川东路派出所,遂去了派出所。3、证人李某乙(被害人外甥)证言证实,2011年9月4日下午五、六时许,王海亮打电话,其即到王海亮租住房,王海亮与袁某某正在吵架。9月5日凌晨1时许,见王海亮与袁某某不再争吵后离开。其离开时,除王海亮与袁某某外,来劝架的人都走完了。4、互助县出具的接处警登记表证实,2011年9月4日17时42分,互助县公安局沙塘川派出所接到被害人袁某某电话报案称,其丈夫在该镇将其驾驶的车辆左前轮戳破,请求出警。接到报警后,该所民警解某某、周某某赶赴现场进行调解处理。5、现场勘查笔录及刑事照片证实,现场门锁被破坏,进入房间,客厅东侧的卧室内有一张双人床,床上躺有一具女性尸体,头西脚东呈仰卧位及现场物品摆放位置、痕迹和提取痕迹等相关情况。6、法医鉴定及刑事照片证实,死者袁某某颈部皮内出血伴擦伤,相对应处胸锁乳突肌出血,结合球睑结膜、肺叶间裂及心膜点状出血。死者袁某某系被他人扼压颈部导致机械性窒息死亡。7、西宁市公安局城中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出具的抓获经过证实,2011年9月5日2时许,被告人王海亮向该局南川东路派出所投案自首。8、被告人王海亮供述,2011年9月4日下午,因妻子袁某某几日未回家,就开车到互助县妻子开的预制板厂找袁某某,途中遇见袁某某,让袁某某回家,但她不回家,其拿刀将袁某某所驾车辆前轮戳破,后经互助县沙塘川派出所民警调解后,二人同女儿王某乙、外甥女王某甲等人一同回到租住地。回家后,又为袁某某不回家之事再次发生争执。期间,袁某某的姐夫李某甲、外甥李某乙及她的两个朋友过来劝架,后劝架的人走了,袁某某也要走,其不让她走,并将袁某某拖到卧室让她上床,袁某某平躺在床上,其侧躺在她身边,双手抱着她说不要走,好好过日子。但是袁某某不听始终在骂,其有点急了,于是用手掐住她的脖子,掐的时候袁某某还说:“你有本事把我弄死,你不弄死我,我砍死你。”一听脑子就大了,翻身骑在她身上双手紧紧掐住了她的脖子,大约过了五六分钟,袁某某不动了,其松手并把被子盖到她的脸上,出门到派出所自首。原判认为,被告人王海亮因家庭纠纷与被害人袁某某发生争执,即以扼压被害人颈部的方法将其杀害。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依法应予惩处。鉴于本案系家庭矛盾引发、被告人王海亮案发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属自首,可依法对其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五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王海亮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上诉人王海亮上诉及其辩护人辩护称,王海亮有自首情节,依法应从轻或减轻处罚;被害人与他人有不正当男女关系,对引发本案有过错,且被害人亲属对王海亮的行为予以谅解,原判未予充分考虑,量刑过重。经审理查明,原判认定2011年9月4日,上诉人王海亮因家庭琐事与袁某某发生争执,在争执中王海亮用双手掐住袁某某颈部,致被害人袁某某当场窒息死亡,后王海亮于9月5日2时许主动到西宁市公安局城中分局南川东路派出所投案自首的事实清楚,且有经一审庭审出示、质证、采信的证据证实,证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客观。本院予以确认。上诉人王海亮及其辩护人提出,王海亮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应从轻或减轻处罚。经查,上诉人王海亮案发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属自首。原判已认定王海亮具有自首情节,并在量刑时已予考虑。故该上诉理由不能成立。上诉人王海亮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害人与他人有不正当男女关系,对引发本案有过错。经查,王某乙证言证实,2011年8月30日,被其母袁某某带到互助县,住在袁某某经营的预制板厂工人马某家,袁某某与一个姓陈的安徽人一起住了六天。为核实王某乙证言的真实性,对证人马某甲、马某乙进行核实。其二人证实,案发前几日,袁某某带其女儿王某乙来家里住过一日,期间,只有袁某某和女儿王某乙,没有其他人。对此,王某乙证实其先前的有关证言失真。上诉人及其辩护人所提被害人有过错的诉辩理由没有证据证实。故该上诉理由不能成立。上诉人王海亮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害人亲属对王海亮的行为予以谅解。经查,二审期间,王某乙、王某丙(被害人表姐夫)提交了被害人袁某某母亲王某丁出具的谅解书。经核实,该谅解书由被告人亲属打印好后,让王某乙带至河南老家被害人母亲处让其签名。因被害人母亲年事过高,不能表达真实意思,无意识下按了手印。依法应属无效行为,且被害人的其他亲属并未谅解被告人的行为。故该上诉理由不能成立。上诉人王海亮及其辩护人提出原判量刑过重的辩解理由,经查,原判考虑本案系家庭矛盾引发、上诉人王海亮自首等情节,对其从轻处罚,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海亮无期徒刑并无不当。该上诉理由亦不能成立。本院认为,上诉人王海亮因无端怀疑妻子袁某某与他人有不正当男女关系,而采取扼颈的方法,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一人死亡,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应依法惩处。鉴于本案系家庭矛盾引发,上诉人王海亮具有自首情节,认罪态度好,可从宽处罚。上诉人王海亮的上诉理由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与事实不符,不予采纳。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项的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判长王新林代理审判员扎西尖措代理审判员陈晓莉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书记员马鸿越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