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永刑初字第98号
裁判日期: 2011-05-24
公开日期: 2016-10-31
案件名称
被告人金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刑事判决书
法院
永济市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永济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金某某
案由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三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一款
全文
山西省永济市人民法院刑 事 判 决 书(2011)永刑初字第98号公诉机关永济市人民检察院。被告人金某某,女,1962年9月17日出生,汉族,初中文化,农民,住浙江省绍兴县兰亭镇山下村。2009年10月31日因涉嫌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永济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11月17日被取保候审。永济市人民检察院以永检刑诉(2011)21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金某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于2011年3月23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永济市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王波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金某某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永济市人民检察院指控:2007年2月份至同年4月份,永济市城东街道办事处榆林村村民陈某家(已判刑)让临汾人杨某(已判刑)联系资金存入永济市邮政储蓄所,后由陈某家采用挂失支取的方法将存款取出“投资”,并按照事先约定付给其一定比例的“好处费”。杨某即联系浙江人邢某(已判刑),邢某又联系浙江人梅某某(已判刑),梅某某联系浙江人金某某(已起诉),金某某即联系被告人金某某非法吸收浙江人张某某、张某甲、赵某某、秦某某等127名储户在永济市邮政储蓄府东所存款907.7万元、在城关储蓄所存款400万元,共获取高息91.8万元。案发后,被告人金某某将获取的高息91.8万元全部退回永济市邮政储蓄银行。公诉机关提交了书证、证人证言、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等证据,认为:被告人金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金某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系从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第二十七条之规定,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请求依法判处。被告人金某某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罪名不持异议。经审理查明:2007年2月份至同年4月份,永济市城东街道办事处榆林村村民陈某家(已判刑)让临汾人杨某(已判刑)联系资金存入永济市邮政储蓄所,后由陈某家采用挂失支取的方法将存款取出“投资”,并按照事先约定付给其一定比例的“好处费”。杨某即联系浙江人邢某(已判刑),邢某又联系浙江人梅某某(已判刑),梅某某联系浙江人金某某(已起诉),金某某即联系被告人金某某非法吸收浙江人张某某、张某甲、赵某某、秦某某等127名储户在永济市邮政储蓄府东所存款907.7万元、在城关储蓄所存款400万元,共获取高息91.8万元。案发后,被告人金某某将获取的高息91.8万元全部退回永济市邮政储蓄银行。上述事实,有公诉机关提交,并经当庭质证、认证的下列证据予以证实:1、永济市邮政局的报案材料。证实2007年7月23日,在内控核查中发现城关邮政所、城东邮政所均有数十笔挂失业务异常,请求公安机关侦查的事实。2、证人证言(同案犯陈某家、杨某、邢某、梅某某、金某某的供述)。证实2007年2月,陈某家让临汾人杨某联系资金存入永济市邮政储蓄所,后陈某家采用挂失的方法将存款取出“投资”,并按照约定支付给其一定比例的好处费;随后杨某即联系了浙江人邢某,邢某又联系浙江人梅某某、梅某某联系浙江人金某某,金某某联系被告人金某某,之后她和金某某、张某某、金某某、华某某等人非法吸收了浙江人张某某、张某甲、赵某某、秦某某等127户储户的资金1307.7万元,分四次存入永济市邮政储蓄府东所、城关储蓄所,共获高息91.8万元的事实。3、金某甲、王某甲、王某乙、梁某某、张某某、茹某某、金某某、金某乙、金某丙、陈某某、金某丁、王某丙、金阿戊、吴某某、程老虎、王某丁、张某某、金某某、华某某、张某甲、赵某某、秦某某等人的证人证言及存单。证实他们在被告人金某某的授意下,自己或由被告人金某某代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后,存入永济市邮政储蓄所,获取高息的事实。4、中国农业银行活期交易明细表、存款业务回单、存款贴息表、邮政储蓄存单、邮政储蓄手续费收据。证实张某某、金某某、华某某、张某甲、赵某某、秦某某等储户给被告人金某某的农行账户上打款,被告人金某某取出后存入永济市邮政储蓄所并获取高息的事实。5、永济市公安局扣押物品清单、收条,证实案发后被告人金某某将非法获取的高息91.8万元退回永济市邮政储蓄银行的事实。6、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运中刑二初字第22号刑事判决书、永济市人民检察院永检刑诉(2011)22号起诉书。证实同案犯陈某家因犯金融凭证诈骗罪,杨某、邢某、梅某某因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被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事实以及同案犯金某某已被永济市人民检察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向本院提起公诉的事实。7、被告人金某某的供述。证实其受他人指使,以获得高额利息为目的,非法吸收了浙江人张某某、张某甲、赵某某、秦某某等127户储户的资金1307.7万元,分四次存入永济市邮政储蓄府东所、城关储蓄所,共获高息91.8万元的具体事实经过,与上述有关证据相吻合。本院认为,被告人金某某以获得高额利息为目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巨大,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永济市人民检察院的指控,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罪名成立。被告人金某某受他人指使,参与犯罪,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辅助作用,系从犯,依法应当从轻处罚。被告人金苏娟当庭自愿认罪,积极退赔了受害单位的经济损失,本院酌情对其从轻处罚。鉴于被告人金某某确有悔罪表现,并积极缴纳罚金,对所居住的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依法可适用缓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二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金某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0元(已交)。(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直接向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两份。审 判 长 马红军人民陪审员 张巧云人民陪审员 陈凤兰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书 记 员 尹莎莎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