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1)浙金刑二终字第279号

裁判日期: 2011-12-28

公开日期: 2014-06-19

案件名称

郑国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二审刑事裁定书

法院

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浙江省金华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刑事二审

当事人

郑国有;浙江省武义县人民检察院

案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96年)》: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项

全文

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刑 事 裁 定 书(2011)浙金刑二终字第279号原公诉机关浙江省武义县人民检察院。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郑国有。2010年11月17日因本案被武义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12月23日被依法逮捕。现押于武义县看守所。辩护人周华清。武义县人民法院审理武义县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郑国有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案,于2011年10月19日作出(2011)金武刑初字第223号刑事判决。原审被告人郑国有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金华市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宋婷出庭履行职务。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郑国有及其辩护人周华清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原判认定,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间,在武义县白洋街道金畈村经营超市的被告人郑国有以开超市资金周转困难为由并许以高于银行的利息,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存款人民币357.98万元,其中詹某95万元、楼某97.28万元、赵某20万元、顾某10万元、叶某20万元、王某丁5.7万元、王某甲10万元、章某10万元、王某丙10.5万元、刘某10万元、徐某甲13万元、陆某12.7万元、陈某8万元、王某乙11万元、朱某3万元、邓某15万元、雷某6.8万元。2010年11月17日,被告人郑国有因无力偿还借款,被债权人扭送至武义县公安局。案发后,武义县公安局追回赃款232660元。根据上述认定的事实,原审判决:一、被告人郑国有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二、在案的赃款由扣押单位武义县公安局按比例发还上列存款人,继续追缴被告人郑国有的违法所得退赔上列存款人。上诉人郑国有上诉称,原判认定其非法吸收的款项中,部分已归还存款人;其行为系民间借贷。请求二审改判。其辩护人对一审认定郑国有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无异议。辩护提出:1、借款人詹某、楼某系上诉人郑国有的朋友,该部分款项应认定为民间借贷。2、原判认定楼某借款97.28万元有误,应为71万元。3、部分款项上诉人实际用于超市的经营,不应计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中。4、归案后自愿认罪、如实供述,且无前科、主观恶性小,有从轻或酌情从轻处罚情节。出庭检察员认为,原判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经审理查明,原判认定被告人郑国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事实,有证人詹某、楼某、赵某、雷某、叶某、王某甲、王某乙、朱某、王某丙、王某丁、顾某、陆某、刘某、陈某、徐某甲、章某、邓某、徐某乙的证言,借条,房屋租赁合同,工商登记资料,预收款凭证,抓获经过及被告人户籍证明等证据证实。被告人郑国有对上述事实亦有供认在案,所供能与前述证据相互印证。本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足以定案。关于上诉人郑国有的上诉理由及辩护人的辩护意见,经查:1、上诉人郑国有在经营超市过程中,以高利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其在集资行为过程中,对集资行为不加以限制、听之任之,并导致巨额款项无法归还,后果严重,其所吸收的全部借款,均应当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2、证人楼某称其被上诉人郑国有借款共102.88万元、其中有借条的97.28万元,上诉人郑国有也曾供述其向楼某借款97.28万,且有书证借条在案,原判认定上诉人向楼某吸收存款数额为97.28万,证据充分。3、原判依据郑国有的犯罪事实、情节及归案后的表现,已对郑国有予以从轻处罚,量刑适当。综上,本院对上诉人郑国有的上诉理由及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均不予采信。本院认为,被告人郑国有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人民币357.98万元,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原判认定的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上诉人郑国有要求改判的理由不足,本院不予采纳。出庭检察员的意见,与事实和法律相符,本院予以采纳。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项之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 判 长 吴传档审 判 员 张昌贵审 判 员 李 晔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代书记员 吴燕华 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