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0)台路民初字第1651号

裁判日期: 2010-08-30

公开日期: 2015-12-30

案件名称

戴某某、戴某某与被告张某、蒋某某、张甲、张乙为房屋买与张某、蒋某某等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台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戴某某,戴某某与被告张某、蒋某某、张甲、张乙为房屋买,张某,蒋某某,张甲,张乙

案由

合同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07年)》:第一百三十条

全文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0)台路民初字第1651号原告戴某某。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代理)徐某某。被告张某。被告蒋某某。被告张甲。被告张乙。原告戴某某与被告张某、蒋某某、张甲、张乙为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本院于2010年8月3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于同年8月24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戴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徐某某到庭参加诉讼,被告张某、蒋某某、张甲、张乙经本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戴某某诉称,2003年9月19日,四被告户主被告张某与路桥区桐屿街道办事处和路桥中心工业区管委会签订《房屋拆迁安置协议书》,约定四被告取得两套安置房及附属车某的权某。经中证人介绍,四被告于2004年5月18日与原告签订《房屋断卖契》,约定将上述两套安置房中的一套(面积120㎡)和附属车某一间作价330000元卖给原告,并约定当日首付款200000元,余款分期支付。原告按约定支付四被告200000元,由被告张某出具收条一份。2007年1月12日,四被告代表人被告张甲与路桥区桐屿街道办事处和路桥中心工业区管委会签订《套式安置房结算书》,确定四被告取得的安置套房和车某具体为: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勤丰某某盛某某36幢2单元202室(面积123.37㎡)和36幢2单元502室(面积123.37㎡)和附属车某两间面积42.19㎡(一间19.45㎡,一间22.74㎡)。同年3月20日,原告与四被告重新签订《房屋断卖契》,确定四被告将上述房屋中的202室和附属车某一间(面积19.45㎡)转让给原告,套房和车某总价333482元,在确认原告已支付的200000元的同时约定余款133482元分二期支付。后原告按约支付余款,实际多支付5000元。而四被告仅仅交付原告套房一套(已于2009年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还有车某没有交付给原告。原告认为,原、被告签订的房屋和车某买卖合同合法有效,原告已履行了支付价款的合同义务,四被告却拒绝交付车某,其行为已构成违约。现要求四被告交付给原告座落于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勤丰某某盛某某36幢2单元202室附属的车某一间(面积19.45㎡)。被告张某、蒋某某、张甲、张乙未向本院提交证据亦未作答辩。经审理本院查明,2003年9月19日,被告张某、张甲户四人与路桥区桐屿街道办事处和路桥中心工业区管委会签订《路桥中心工业区房屋拆迁安置协议书》一份,约定该户四人取得安置房面积共240㎡,大套120㎡两套,并载明每100㎡以上大套有一个2.6米以下的底层架空层(停车某或杂物间)。该协议书由被告张甲作为代表人签字。2004年5月18日,经中证人介绍见证,被告张某、蒋某某、张甲、张乙与原告戴某某签订《房屋断卖契》一份,约定四被告将建筑面积120㎡的商品房一套和车某一间作价330000元卖给原告,并约定当日首付款200000元,余款分期支付。原告按约支付200000元,由被告张某出具收条一份。2007年1月12日,被告张甲作为代表人与路桥区桐屿街道办事处和路桥中心工业区管委会签订《套式安置房结算书》一份,确定被告张某户取得的安置套房和车某具体为: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勤丰某某盛某某36幢2单元202室(面积123.37㎡)和36幢2单元502室(面积123.37㎡)各一套;停车某或杂物间共42.19㎡。2007年3月20日,原告与四被告重新签订《房屋断卖契》,确定四被告将座落于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勤丰某某盛某某36幢2单元202室建筑面积为123.37㎡的套房一间及附属车某一间(面积19.45㎡)转让给原告,套房和车某总价333442元,在确认原告已支付的200000元的同时约定余款133442元再分二期支付,第一期付款金额为103442元,时间为签订本契约后,由被告将办理该房地产手续的权某委托公证给原告指定的对象后一个月内,同时四被告将上述房屋及车某的钥匙交给原告;原告根据四被告提供的房地产证顺利过户房产后付给四被告第二期购房款30000元。该断卖契由原告、四被告、及中证人张某、蔡某签名摁指印。同日,四被告至浙江省台州市商都公证处办理授权委托书,委托林某某办理上述房屋及车某的房产证、土地证等相关手续。2007年3月24日,被告张某出具收条一张,载明收到原告购房款103442元。2008年8月20日,原告支付被告张某、张甲10000元,被告张某、张甲出具收条载明:原告尚欠房款30000元,本应待房地产证过户手续办妥后付清,困资金急用,现向原告暂借人民币10000元。2009年8月22日,原告之夫徐某某在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路桥商海支行通过贷记卡存款形式存入卡号为62×××07的被告张某名下25000元。2009年8月26日、2009年11月19日,原告办理了上述鹏盛某某36幢2单元202室房产的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但被告至今未将契约约定的面积为19.45㎡的车某交付原告使用。审理中,原告陈述因车某现由被告在使用,被告在原来的卷闸门内安装了铝合金的拉门并在车某内取了个一人高的墙洞,故要求被告恢复车某原状后再交付。上述事实,有原告提供的四被告的户籍证明、安置协议书、2004年5月18日签订的房屋断卖契、收条复印件、2007年3月20日收条、套式安置房结算书、2007年3月20日签订的房屋断卖契、收条二张、存款凭据、公某某、房屋分层分间平面图、土地证、房产证及原告的陈述等所证实。本院认为,原告与四被告签订的房地产买卖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的体现,合同内容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为合法有效,各方均应按约履行。四被告未到庭应诉亦未提供反证及答辩意见,视为其放弃举证、质证及抗辩的权某。根据原告提供的证据,原告分四次通过现金交付及银行存款的形式支付被告张某或张甲共计人民币338442元,原告已履行合同约定的付款义务,四被告亦已将涉诉的鹏盛某某36幢2单元202室房产交付原告且已办理房产过户变更手续,但四被告未履行合同约定的全部义务,至今未将涉诉房产的附属车某交付原告,构成违约,四被告应继续履行合同义务。现原告要求四被告将附属车某恢复原状后交付原告,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第六十条、第一百零七条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张某、蒋某某、张甲、张乙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腾退座落于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勤丰某某盛某某36幢2单元202室的面积为19.45㎡的附属车某一间并恢复原状后交付原告戴某某。案件受理费2300元,依法减半收取1150元,由被告张某、蒋某某、张甲、张乙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并同时按照不服一审判决部分的上诉请求数额交纳上诉案件受理费[款汇:台州市财政局;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台州市经济开发区支行;帐号:90×××03235]。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后,及时将收据复印件送交本院,在上诉期满后七日内仍未交纳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审 判 员 陈海峰二〇一〇年八月三十日代书记员 林佩莉 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