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杭下民初字第847号
裁判日期: 2010-07-14
公开日期: 2014-05-04
案件名称
王忻良与周根梅、王跃伦等所有权确认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杭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王忻良,周根梅,王跃伦,王思恩,王鑫灿,王曼尔,王鑫源,王忻国,王绿霞,郑家裕,郑文军,姚生荣,何杏凤,何杏英,杭州市东河沿线改造(下城段)工程指挥部
案由
所有权确认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07年)》:第一百三十条,第六十四条第一款
全文
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0)杭下民初字第847号原告王忻良。被告周根梅。被告王跃伦。被告王思恩。被告王跃伦、王思恩委托代理人周根梅。被告王鑫灿。被告王曼尔。被告王鑫源。被告王忻国。被告王绿霞。被告郑家裕。被告郑文军。被告姚生荣。被告何杏凤。被告何杏英。被告姚生荣、何杏凤、何杏英委托代理人王绿霞。第三人杭州市东河沿线改造(下城段)工程指挥部。法定代表人洪建明。原告王忻良为与被告周根梅、王跃伦、王思恩、王鑫灿、王曼尔、王鑫源、王忻国、王绿霞、郑家裕、郑文军、姚生荣、何杏凤、何杏英所有权确认纠纷一案,于2010年5月18日向本院提起诉讼,本院于同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叶东晓独任审判,并追加杭州市东河沿线改造(下城段)工程指挥部为第三人参加诉讼。2010年6月21日本案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王忻良、被告周根梅并作为被告王跃伦、王思恩委托代理人、被告王忻国、被告王绿霞并作为被告姚生荣、何杏凤、何杏英委托代理人到庭参加诉讼,被告王鑫灿、王曼尔、王鑫源、郑家裕、郑文军、第三人杭州市东河沿线改造(下城段)工程指挥部经本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应诉。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王忻良诉称,原、被告的祖母(曾祖母)、父亲(祖父)、伯父、伯母生前拥有坐落于杭州市新桥青龙街25号(旧28号)、面积为221.89平方米房产一处,后来前述长辈均已死亡。通过遗产继承和析产,原、被告共同取得了杭州市新桥青龙街25号(旧28号)房产中的55.5平方米产权。2002年8月20日,杭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对原、被告共同共有的55.4725平方米产权予以认定。2002年10月14日,杭州市东河沿线改造(下城段)工程指挥部与原、被告签订《杭州市城市房屋拆迁产权调换协议书》一份,协议约定安置使用面积117平方米,安置人口8人。其中王忻卫户安置使用面积44平方米,王忻良户安置使用面积44平方米,王忻国户安置使用面积29平方米,另加48平方米建筑面积作为其他共有人的安置。根据产权调换协议及原告支付扩面费后,杭州市东河沿线改造(下城段)工程指挥部将杭州东新园东荷星苑6幢8单元602室房屋(建筑面积77.95平方米)安置给王忻良户居住。2008年1月18日,被告王鑫源反悔,向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重新析产。经法院审理查明,认为原、被告共有的青龙街55.47平方米房屋已在拆迁后分割完毕,整个过程均系共有人真实意思表示,分割的结果也较为公平、合理。于是,驳回王鑫源的诉讼请求。后经检察机关抗诉,法院再审后维持原判决。综上所述,原告认为,原告取得的杭州市东新园东荷星苑6幢8单元602室房屋所有权是合法有效的,请求判决确认杭州市东新园东荷星苑6幢8单元602室(建筑面积77.95平方米)房屋所有权归原告所有,本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被告周根梅、王跃伦、王思恩辩称,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王忻国辩称,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王绿霞、姚生荣、何杏凤、何杏英辩称,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王鑫灿、王曼尔、王鑫源、郑家裕、郑文军、第三人杭州市东河沿线改造(下城段)工程指挥部未提出答辩意见。原告为支持其诉讼请求,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证据:1、公证书,欲证明原、被告已对坐落于杭州市新桥青龙街25号的房屋进行析产的事实。2、房屋所有权认定书,欲证明房产管理局已认定原、被告继承的房屋所有权的事实。3、房屋拆迁产权调换协议书,欲证明原、被告共同共有的房屋已被拆迁并进行产权调换的事实。4、拆迁安置表、差价结算表、收费统一票据、证明、房屋所有权证存根,欲证明拆迁人已对原、被告拆迁房屋进行安置、补偿的事实,原告已按结算差价支付了相应的款项。5、(2008)下民一再初字第2号、(2008)下民一初字第413号、(2010)杭下民初字第256号民事判决书,欲证明原告诉请确权的房产已析产完毕的事实。对上述证据的质证过程中,被告王鑫灿、王曼尔、王鑫源、郑家裕、郑文军、第三人杭州市东河沿线改造(下城段)工程指挥部未到庭应诉,自动放弃了质证权利。被告周根梅、王跃伦、王思恩、王忻国、王绿霞、姚生荣、何杏凤、何杏英经质证对上述证据均无异议。本院认为对原告所提交的证据被告并无异议,上述证据能够相互印证,对欲证事实具有证明力,故对该五组证据的效力予以认定。被告及第三人均无证据向法庭提交。根据上述有效证据及双方当事人的陈述,本院确认下述案件事实:王鑫灿、王鑫源、王绿霞、王曼尔、王忻国、王忻良、郑家裕、郑文军、姚生荣、何杏英、何杏凤与案外人王忻卫通过继承取得原杭州市新桥青龙街25号(旧28号)房屋中面积55.4725平方米的房产,2002年8月20日,杭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出具房屋所有权认定书,确认王绿霞、王曼尔、王鑫灿、王鑫源、王忻卫、王忻国、王忻良、郑家裕、郑文军、姚生荣、何杏英、何杏凤等12人共同共有上述55.4725平方米房屋产权。2002年10月14日,第三人杭州市东河沿线改造(下城段)工程指挥部与上述12人签订杭州市城市房屋拆迁产权调换协议书一份,协议约定:在拆除产权人位于青龙街建筑面积55.47平方米的房屋后,安置使用面积117平方米的房屋,安置人口为8人,其中王忻卫户安置使用面积44平方米,王忻良户安置使用面积44平方米,王忻国户安置使用面积29平方米。此外另加48平方米建筑面积作为对其他共有人的安置。王忻良户经过扩面实际安置的房屋为杭州市下城区东新园东荷星苑6幢8单元602室,建筑面积77.95平方米。2008年1月18日王鑫源提起诉讼,请求对杭州市东河沿线改造(下城段)工程指挥部所安置的四套房屋进行析产,案经本院审理认为上述房产在拆迁后已经分割完毕,判决驳回了王鑫源的诉讼请求。该判决后又经再审,亦得以维持。现原告为确认杭州市东新园东荷星苑6幢8单元602室房屋为其所有而提起本案诉讼。本院认为,对王绿霞、王曼尔、王鑫灿、王鑫源、王忻卫、王忻国、王忻良、郑家裕、郑文军、姚生荣、何杏英、何杏凤共12人共同共有原青龙街55.47平方米房产的事实在2002年8月已经产权部门确认,根据原房屋共有人与拆迁人所签订的产权调换协议,在原房拆除后,王忻良户安置使用面积44平方米并通过扩面最后取得杭州市东新园东荷星苑6幢8单元602室房屋,其他实际居住人王忻卫户、王忻国户亦取得相应的安置房,除常住人口之外的9位权利人,在回迁安置时取得的调换产权面积为建筑面积48平方米。上述事实经法院生效判决予以确认,该生效判决据此认定原共同共有的青龙街55.47平方米房产在拆迁后已经分割完毕。综上本院认为,原告要求确认其对杭州市东新园东荷星苑6幢8单元602室房屋享有所有权,事实及法律依据充分,依法应予以支持。部分被告及第三人经本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绝到庭应诉,自动放弃了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应自行承担由此所造成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一百三十条、第六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确认杭州市东新园东荷星苑6幢8单元602室(建筑面积77.95平方米)房屋所有权归原告王忻良所有。本案受理费50元,因适用简易程序而减半收取25元,由被告王鑫灿、王曼尔、王鑫源、郑家裕、郑文军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及副本十四份,上诉于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并向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50元。对财产案件提起上诉的,案件受理费按照不服一审判决的上诉请求预交。在上诉期满后7日内仍未交纳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开户银行:工商银行湖滨分理处,户名: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帐号:1202024409008802968)。审判员 叶东晓二〇一〇年七月十四日书记员 楼一平 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