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浙丽商终字第96号
裁判日期: 2010-05-04
公开日期: 2015-12-28
案件名称
吴甲、吴乙等与邹某某、程某某等民间借贷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浙江省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浙江省丽水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吴甲,吴乙,吴丙,吴丁,吴甲、吴乙、吴丙、吴丁为与被上诉人邹某某,邹某某,程某某,龚某某
案由
民间借贷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第一款,第二百零五条,第二百零六条
全文
浙江省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0)浙丽商终字第96号上诉人(原审原告):吴甲。上诉人(原审原告):吴乙。上诉人(原审原告):吴丙。上诉人(原审原告):吴丁。上述四上诉人委托代理人:王某、高某。被上诉人(原审被告):邹某某。被上诉人(原审被告):程某某。上述两被上诉人的委托代理人:余某。原审被告:龚某某。上诉人吴甲、吴乙、吴丙、吴丁为与被上诉人邹某某、程某某、原审被告龚某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法院于2010年1月21日作出(2008)莲民初字第399号民事判决,吴甲、吴乙、吴丙、吴丁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0年4月15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吴甲、吴乙、吴丙、吴丁及其委托代理人王某、高某,被上诉人邹某某、程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余某,原审被告龚某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认定,原告吴甲与原告吴乙、吴丙、吴丁系母子女关系,出借人曾某某因交通事故于2006年3月4日死亡,四原告系出借人曾某某的法定继承人。被告邹某某系被告龚某某女婿,被告程某某系被告龚某某女儿。被告龚某某与出借人曾某某系朋友关系。2004年农历7月14日的借条载明:“今向曾某某借到人民币壹万叁仟元整(13000),此据,每月利2分,具借人:龚某某”;2004年农历10月24日的借条,由被告邹某某书写载明:“今向曾某某借到人民币伍万元整(50000),每月利贰分,具借人:龚某某”;2005年农历4月27日的借条载明:“今向曾某某借到人民币壹万元正,每月利2分,具借人:龚某某”;2005年8月13日的借条,由被告程某某书写载明:“今向曾某某借到人民币柒仟伍元整(7500),月利2分计算,具借人:供凤玉”。上述四笔借款的利息按月1610元,由被告龚某某支付至2007年农历5月止,之后利息未支付,本金也未归还。2008年3月5日,四原告向法院申请对四份借据上的指纹、笔迹与三被告的指纹、笔迹进行司某某定,2009年9月15日,浙江汉博司某某定所对落款日期为“(农历)2004年10月24日”、具借人“龚某某”签名的《借条》的笔迹进行鉴定,结论是邹某某所书写;对落款日期为“2005年8月13日”、具借人“供凤玉”签名的借条的笔迹进行鉴定,结论是程某某所书写。由于以上两份借条上指印纹线不清,不具备检验条件,故无法进行指痕检验。原告以上述借款系被告邹某某、程某某所借,遂诉至法院,要求判令三被告归还借款本息。被告龚某某在一审时辩称:1、被告龚某某已分两次归还借款共计57500元。其中50000元借款,曾某某对被告说农历2004年10月24日所借的5万元借条不小心遗失,要求被告再补写一张。不久,被告归还了上述50000元借款,取回补写的借条,不料原告又找回第一次所写的5万元借条要求被告承担已归还的借款。另外,2005年8月13日所写的7500元借条,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笔借款,而是利息,该利息被告也已归还,只是被告因搬家而遗失了曾某某所写的收据。2、原告要求邹某某和程某某承担还款责任没有事实依据。被告向曾某某借款,其中一部分款项用于购买传销性质的医疗保健器材和完美、安利等产品,几年下来几乎所有的钱都被骗光,并非邹某某、程某某或其他子女以被告的名义所借。综上所述,被告对于未归还的借款自愿及时履行偿还责任,但借贷关系是发生在被告与曾某某之间,与他人无关。被告邹某某、程某某在一审时辩称:一、被告邹某某、程某某并未向曾某某借款,原告在诉状中陈述的是邹某某、程某某向曾某某借款与客观事实有出入。二、关于借条,其中5万元的借条是邹某某书写,当时邹某某代龚某某书写,实际借款人并不是邹某某,邹某某仅是代书人,显然与该笔借款无关。7500元的借条是被告程某某代书,根据龚某某的回忆,这7500元并不是借款,而是此前借款利息未付所打的借条,程某某当时在场,由于龚某某仅会写自己名字,其他字不大会写,因此其出具的收条都是叫别人代书,龚某某按手印,因此邹某某、程某某仅是代书人,真正借款人是龚某某。三、借款的借贷关系发生在曾某某与龚某某之间,龚某某陈述其已归还57500元。四、当时被告邹某某夫妇向龚某某借过2万元,这2万元是曾某某借给龚某某,龚某某又借给女儿女婿的。原告吴乙误以为所有的80500元钱都是给龚某某拿去了,邹某某可以代母亲先还给原告2万元。原判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原告吴甲、吴乙、吴丙、吴丁身份证复印件、庆元县公安局城关镇派出所户籍证明、莲都区白云街道办事处灯塔村民委员会证明、莲都区巨溪乡普爱村村民委员会证明、曾某某户籍证明、曾某某交通事故死亡医学证明某、曾某某独子吴戊先于曾某某去世证书、(2006)莲民初字第1341号民事判决书、借条4份、被告龚某某的身份证复印件、被告邹某某婚姻家庭情况证明、浙江汉博司某某定所司某某定书。原判认为,被告龚某某向曾某某借款80500元,并出具借条,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该借贷关系合法有效。曾某某因交通事故去世后,四原告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诉请要求被告龚某某归还借款并支付利息合理合法,予以支持。被告龚某某辩称已归还57500元,因其未能提供充分证据予以证明,故对其辩解理由不予支持。被告邹某某、程某某在该借贷关系中是其中两份借条的书写人,其不应承担还款义务,原告诉请要求被告邹某某、程某某共同承担还款义务,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支持。依照《中华某某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中华某某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条、第二百零六条、第二百零七条的规定,判决:1、被告龚某某于本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归还原告吴甲、吴乙、吴丙、吴丁借款本金某民币80500元及支付利息(利息从2007年7月14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并以不超过月利率2%为限计算至本判决确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止);2、驳回原告吴甲、吴乙、吴丙、吴丁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某某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2300元,由被告龚某某负担。财产保全申请费1000元,公告费300元,合计人民币1300元,由原告吴甲、吴乙、吴丙、吴丁负担。吴甲、吴乙、吴丙、吴丁不服上诉称:1、被上诉人邹某某、程某某不仅是其中两份借条的书写人,而且是本案全部借款的共同借款人,两被上诉人在一审中对书写借条的事实先是掩盖,在鉴定后的事实面前才予以承认,而对于本案诉讼之前形成的录音证据材料,以及两被上诉人在诉讼前自认要还款的事实,还有相关的证人证言足以证明两被上诉人的借款事实,虽然借款人是龚某某,但实际用款人是两被上诉人,两被上诉人为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将借款80500元的责任推卸给年迈的母亲,使本案最终不能执行的目的;2、鉴定费某担责任某误,鉴定结论确认其中两张借条是两被上诉人书写,因此,3500元鉴定费应当由两被上诉人承担;请求二审依法撤销原判,改判由两被上诉人和龚某某共同承担归还80500元借款本金及利息的责任。被上诉人邹某某、程某某辩称:两被上诉人不是本案的共同借款人,借条上的借款人是龚某某,如果有其他借款人,出借人应当在借款当时提出,现在,上诉人认为龚某某年纪大,没有能力归还借款,要把两被上诉人拉进来一起还款,没有依据,一审中的证人证言,证明力效力低,法院不予采纳正确,录音视听资料并不能证明两被上诉人向曾某某借款80500元的事实,两被上诉人承认向龚某某借款2万元的事实,可以考虑替龚某某归还上诉人2万元借款。法院根据借条记载的具借人判令借款人还款,符合法律规定,上诉人要求两被上诉人共同偿还借款没有法律依据,请求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原审被告龚某某辩称:上诉人要求邹某某和程某某承担还款责任没有事实依据,原审被告向曾某某借款后,其中一部分款项用于购买传销性质的医疗保健器材和完美、安利等产品,几年下来几乎所有的钱都被骗光,本案借款并非邹某某、程某某或其他子女以原审被告的名义所借,对于未归还的借款自愿及时履行偿还责任,借贷关系是发生在其与曾某某之间,与他人无关。二审庭审中龚某某自认如下事实:2004年期间在丽水做保姆工作维持生活,平时无其它经济来源。2004年农历10月24日向曾某某借款5万元后,被传销产品骗去1000多元,其它用于看病,另借给女婿邹某某2万元。二审查明的其他事实原审的基本事实一致。双方当事人的主要争议焦点是:一、龚某某是否本案借款人,其借款用途是什么。二、邹某某、程某某是否应对以龚某某名义所借的80500元某担偿还责任。关于争议焦点一,两被上诉人及原审被告均认为该款系龚某某所借,用于其个支出。而上诉人认为邹某某、程某某系实际借款人。本院认为,一、龚某某在庭审时自认其并无固定职业和收入,借款是为了治病和购买传销产品,但又称买传销产品仅花了一千余元,对余款去向并不能作出合理解释。而且曾某某将80500元借给无固定职业和收入的龚某某治病,却又收取高额利息,显然不符合常理,龚某某的陈述与事实不符,本院不予采信。二、两被上诉人及原审被告在录音证据中承认邹某某、程某某使用了本案借款,并也曾承诺还款,同时也提到之所以以龚某某名义出具借条是因为曾某某不认识邹某某、程某某。这些录音证据形成于诉讼之前,真实性较高,对本案事实具有证明力。三、证人施某某在(2007)某,与程某某系朋友,其证言也证实程某某承认向上诉人奶奶借款8万多。由于施某某的身份较为中立,其证言也较为可信,且能与其他证人证言及录音证据相印证,因此,该证人证言对本案事实具有证明力。四、一审法院在调取笔迹鉴定样本时,提取到2005年邹某某、程某某多次向他人借款而出具的借条,可以印证在这一时期,两被上诉人频频向他人借款的事实。五、上诉人起诉后,原审被告在答辩状中称已还款57500元,对相关事实均予以否认,却未能提供证据证实,且也与录音证据相矛盾。而两被上诉人在一审法院对借条上的笔迹和指纹进行鉴定时,一直未主动承认其中部分借条系由两被上诉人书写。上诉人及原审被告在诉讼中的不诚信行为,显然在恶意逃避责任。六、笔迹鉴定证实,2004年农历10月24日50000元借款的借条系邹某某书写,2005年8月13日7500元借款的借条,系程某某书写。综上,可以认定,以龚某某名义于2004年农历10月24日、2005年8月13日出具的借条记载的借款实际应系两被上诉人所借,只是因曾某某不熟悉两被上诉人,故要求龚某某出具借条。因此,上述借款合同法律关系实际上发生在曾某某和两被上诉人之间,借款也由两被上诉人实际使用。关于争议焦点二,本院认为,龚某某向曾某某借款共计80500元,但其中57500元系邹某某、程某某所借,应由两被上诉人承担偿还责任。本院认为,公民之间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原审被告龚某某以自己的名义出具借条向曾某某借款80500元的事实清楚。但是,2004年农历10月24日,由邹某某书写以龚某某名义出具的5万元借条,2005年8月13日,由程某某书写以龚某某名义出具的7500元借条,该两份借条虽然是以龚某某名义出具,但实际用款人为邹某某、程某某,应当由邹某某、程某某归还57500元借款本金及利息。另两笔共计23000元的借款,由于上诉人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实际用款人为邹某某、程某某,故该23000元借款的本金及利息应当由借款人龚某某承担归还责任。综上,原审认定事实及实体处理有误,本院依法予以纠正。上诉人的上诉理由部分成立,成立部分予以支持。依照《中华某某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中华某某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第二百零五条、第二百零六条、第二百零七条,《中华某某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判决如下:一、撤销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法院(2008)莲民初字第399号民事判决;二、由龚某某于本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归还吴甲、吴乙、吴丙、吴丁借款本金某民币23000元及支付利息(利息从2007年7月14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并以不超过月利率2%为限计算至本判决确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止);三、由邹某某、程某某于本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共同归还吴甲、吴乙、吴丙、吴丁借款本金某民币57500元及支付利息(利息从2007年7月14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并以不超过月利率2%为限计算至本判决确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止);四、驳回吴甲、吴乙、吴丙、吴丁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某某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一审案件受理费2300元,由龚某某负担1000元,由邹某某、程某某负担1300元。一审财产保全申请费1000元,公告费300元,合计1300元,由邹某某、程某某共同负担。二审案件受理费2300元,由上诉人吴甲、吴乙、吴丙、吴丁共同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陈江风审 判 员 汤丽军代理审判员 丁悦琛二〇一〇年五月四日代书 记员 贺勤琴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