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0)浙甬民一终字第1000号

裁判日期: 2010-12-06

公开日期: 2015-12-28

案件名称

吴某与姜某甲、姜某乙等继承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浙江省宁波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吴某

案由

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07年)》: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

全文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0)浙甬民一终字第1000号上诉人(原审被告):姜某甲。上诉人(原审被告):姜某乙。上诉人(原审被告):姜某丙。上述三上诉人共同的委托代理人:钟某。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吴某。委托代理人:孙某某。上诉人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因继承纠纷一案,不服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于2010年9月7日作出的(2010)甬北民初字第491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0年11月4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经阅卷和询问当事人,事实已核对清楚,决定径行判决。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法院审理认定:被继承人邵某某于2006年10月27日去世。坐落于宁波市江北区××街道路××家××号,宗地号为1308101,土地证号为甬北集用(1995)字第08101号的房屋系姜某甲与邵某某夫妻共同财产,拆迁确权面积为244.91平方米。邵某某第一序位继承人为吴某、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2010年5月19日,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案外人沈某某签订赠与合同一份,对涉案房屋进行了处理,同日根据该赠与合同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分别与拆迁办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审理中,涉案房屋被拆除。吴某于2010年5月24日,以其依法享有继承权为由,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法确认坐落于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路某某吴家的房屋中31.6平方米归其所有。审理中,因涉案房屋被拆除,物权灭失,经法院释明,吴某明确诉讼请求为判令其按照确权面积244.91平方米继承其应得到的份额,并要求款项一次性到位。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在原审中辩称:本案起诉不是吴某本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被继承人邵某某生前立下书面遗嘱,对讼争的房产进行了处分,由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各得其遗产的三分之一,2010年5月19日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也依被继承人邵某某的遗嘱各自分得一套拆迁房,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的行为符合被继承人邵某某生前的意愿。吴某本身有劳保,也有房屋在出租,收入尚可,不属于没有经济来源,被继承人邵某某遗嘱中没有考虑吴某的份额并不违反法律规定。原审法院审理认为: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辩称本案起诉不是吴某的真实意思表示,原审法院在审理中经对吴某本人进行询问,其表示是自己委托女儿进行本次诉讼的相关事宜,在原审法院向其宣读起诉状内容后,其表示起诉状内容是自己真实意思表示;且在第三次庭审中吴某本人亲自出庭要求继承,故对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该项辩称不予采信,本次诉讼应为吴某本人真实意思表示。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提供的打印遗嘱,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认为是根据邵某某亲笔所书的遗嘱进行打印,应为自书遗嘱,且签名系被继承人邵某某所签,应为真实有效;原审法院认为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未能提供邵某某本人亲笔所书遗嘱,且遗嘱打印不是邵某某本人操作,如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所言,邵某某在签名都需要人帮助的情况下能够亲自书写遗嘱不符合生活常理,故该份遗嘱难以认定是自书遗嘱;关于遗嘱上签名问题,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称系姜某甲扶着邵某某的手所签,此种情况邵某某行动能力受到限制,该签名是否为其真实意思表示不能认定;综上,该份遗嘱因其形式上存在缺陷,见证人证言真实性亦不能确认,该遗嘱无法反映被继承人邵某某真实意思表示已达高度盖然性,故对该遗嘱不予认定。2006年邵某某去世后,该房产的一半份额属于姜某甲的个人财产,另一半属于邵某某的遗产,由于邵某某生前未留下有效遗嘱,故该遗产应由其第一序位继承人即吴某、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依法定继承。讼争房屋面积244.91平方米,吴某可得继承份额为30.6平方米(244.91÷2÷4=30.6),由于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对涉案房屋已经进行了处分,且该房在审理中已被拆迁,所以姜某甲、姜乙、姜某丙应将吴某应得继承份额的房屋的相应价款支付给吴某。房屋价款金额可参照涉案房屋所在区块的拆迁补偿价格8439元/平方米进行计算,即为258233元(8439元/平方米×30.6平方米)。据此,原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第十三条、第二十六条之规定,判决:姜某甲、姜某乙、姜丙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支付吴某应得继承份额30.6平方米的房屋的相应价款计人民币258233元。如果未按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5800元,由吴某负担1450元,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共同负担4350元。宣判后,原审被告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不服,认为原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判决错误,请求依法改判,驳回吴某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如下:一、被继承人邵某某立下的遗嘱真实、有效,系其真实意思表示,应予采信。该遗嘱系在被继承人邵某某自行书写遗嘱的基础上,根据手写遗嘱的意思打印而成,并由邵某某在打印遗嘱上签名捺手印,因此,这份遗嘱应认定为自书遗嘱。即使该打印遗嘱认定为代书遗嘱,存在一定的形式缺陷,但立遗嘱时,邵某某的娘舅吴乙作为立遗嘱的公证人到场见证并且在该打印遗嘱上签名,证人陆某也见证了立遗嘱的行为,他们的证言应当予以确认,因此从口头遗嘱角度考虑也应当认定邵某某立遗嘱行为的真实性。证人陈某虽然在立遗嘱时未到场,但是其代表路某某在遗嘱上签名并加盖路某某村民委员会章的行为,从另一侧面反映了该遗嘱的真实性。原审法院以遗嘱上邵某某的签名与吴某调取来的材料上邵某某的签名有明显差异,来否定遗嘱上邵某某签名的真实性,不符合逻辑,而且遗嘱上除了签名还捺有邵某某的手印,捺印的效力远远高于签名。二、原审法院判非所诉。吴某的诉请为确认讼争房屋其可继承的份额,在本案审理过程中,讼争房屋被拆除,物权灭失,吴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虽经法院释明,但仍坚持其诉请,故在物权灭失的情况下,应驳回其诉请。三、讼争房屋已经被政府拆迁,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目前也未取得该房屋的相应拆迁利益,一审判决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支某某应价款缺乏法律依据。被上诉人吴某辩称: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中,双方当事人均未提供新的证据。本院对原审法院认定的事实予以确认。本院认为: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诉辩意见,本院对本案的争议焦点归纳并评析如下:本案应按遗嘱继承处理还是按法定继承处理?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认为被继承人邵某某立有遗嘱,系被继承人邵某某的真实意思表示,且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已经按照遗嘱的意思对被继承人邵某某的遗产进行了处分,故本案应按遗嘱继承处理,驳回吴某的诉请。吴某则认为,姜某甲、姜乙、姜某丙提供的被继承人邵某某的遗嘱并非真实有效,本案应按法定继承处理。本院认为,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虽称打印遗嘱系根据被继承人邵某某的自书遗嘱打印,应认定为自书遗嘱,但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未能提供被继承人邵某某亲笔所写的自书遗嘱,而打印遗嘱虽有被继承人邵某某的签名和捺印,但是根据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的陈述,被继承人邵某某是由姜某甲扶着手签名的,此种情况下签名是否为被继承人邵某某的真实意思不能认定,同理可知,打印遗嘱上被继承人邵某某的捺印也不能确定是否为其真实意思表示,故本院对该份书面遗嘱不予认定。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辩称被继承人邵某某立遗嘱时有两个见证人在场,可视为被继承人邵某某立有口头遗嘱,且真实有效。本院认为,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根据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以及见证人对立遗嘱过程的描述,遗嘱人当时情况尚可,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因此,即使有两位见证人,被继承人邵某某的口头遗嘱也是无效的。综上,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未能举证证明被继承人邵某某立有真实有效的遗嘱,故本案应按法定继承处理。吴某在法庭辩论终结前变更诉讼请求,要求按照确权面积244.91平方米继承其应得到的份额,并要求款项一次性到位,应予准许。因涉案房屋已经拆迁安置,且考虑到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已经与江北区高教项目征地拆迁与协调小组办公室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故原审法院参照拆迁安置方案中的货币补偿标准判令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将吴某应得继承份额的房屋的相应价款支付给吴甲,并无不当,本院予以维持。综上,上诉人姜某甲、姜某乙、姜丙之上诉,依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判决得当,本院予以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5800元,由上诉人姜某甲、姜某乙、姜某丙共同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潘    国    悦审 判 员 倪春艳代理审判员陈艳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六日代书记员 贺    佳    薇 更多数据:搜索“”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