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0)杭淳民初字第476号

裁判日期: 2010-11-29

公开日期: 2014-09-17

案件名称

郑某甲、郑某乙等与郑某丁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淳安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淳安县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郑某甲,郑某乙,郑某丙,郑某丁

案由

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七���第一款,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八条

全文

浙江省淳安县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0)杭淳民初字第476号原告郑某甲。委托代理人汪少程。原告郑某乙。原告郑某丙。被告郑某丁。委托代理人郑学军。原告郑某甲、郑某乙、郑某丙诉被告郑某丁继承纠纷一案,本院于2010年9月2日立案受理,依法由审判员詹鹏飞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郑某甲及其委托代理人汪少程、原告郑某乙、原告郑某丙、被告郑某丁及其委托代理人郑学军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郑某甲诉称,原告郑某甲系郑海根、邵东风的女儿,被告系郑海根、邵东风的养子。1990年9月25日郑海根与被告立了分家协议一份,双方对家庭共同财产已做了详细分割。2010年6月28日父亲郑海根因病辞世,郑海根曾于2010年1月7日病重期间立有遗嘱一份,言明属于父亲郑海根的房屋一幢、猪栏一间、小店房一间都归女儿,即原告郑某甲继承。被告受父亲郑海根养育之恩,不但不思报答。在父亲年老和病重期间,没有按照分家协议约定履行赡养和照顾义务,而且在父亲去世后,也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参加丧葬礼仪和支付丧葬费用,丝毫没有感恩之心。现在被告在父亲去世后,强行占有了父亲郑海根遗嘱中归原告郑某甲继承的财产,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为此起诉,要求:1.依法确认郑海根于2010年1月7日所立遗嘱第一项财产房屋一幢、猪栏一间归原告郑某甲所有(财产价值4万元)。2.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原告郑某甲为支持其诉讼请求,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证据材料:1.分家协议一份,证明分家情况。2.分家协商证明一份,证明分家情况。3.遗嘱一份,证明郑海根立有自书遗嘱,指定其生前掌管的财产由原告郑某甲继承。4.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一份,证明郑海根的遗产情况。5.死亡证明一份,证明郑海根的死亡情况。6.火化证明两份,证明郑海根、邵东风的死亡情况。7.户口本一份,证明家庭成员关系。8.淳安县屏门乡佛岭后村村委出具的证明一份,证明家庭成员情况及死亡情况。(上述证据中证据1、2、4、7为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证据3、5、6、8为原件。)原告郑某乙诉称,其也是郑海根、邵东风的女儿,被告系郑海根、邵东风的养子。其同意父亲对其遗产的处分,但母亲的遗产,其要求依法分割。原告郑某乙未向本院提交证据。原告郑某丙诉称,其也是郑海根、邵东风的女儿,被告系郑海根、邵东风的养子。其同意父亲对其遗产的处分,但母亲的遗产,其也要求依法分割。原告郑某丙未向本院提交证据。被告郑某丁辩称,1.四十三年前,其生父郑火苟与郑海根商定,将出生8个月大的被告与出生4个月大的郑三娜对调,于是被告就成了郑海根的儿子。1990年被告与妻子结婚,并于当年生下儿子郑可华。2.2009年下半年,父亲突然觉得身体不适,遂到杭州中医院检查,查出是癌症晚期。父亲放弃在杭州大医院治疗,在家中吃中药偏方度日。半个月后,��父亲要求下,被告的儿子郑可华辞掉工作回家照顾爷爷。3.被告的儿子郑可华知道爷爷已走到生命终点,但还是四处筹钱为爷爷买药治病以减少痛苦。在二伯、三伯的帮助下,在屏门信用社贷款2万元,在朋友处借到1万元,自己积蓄也有6000多元。在家治疗前期被告每晚都亲自看望,并主动去挖草药捉癞蛤蟆,其他中药由被告的儿子在屏门乡中心医院配制。扣除农保每剂110元,每天一剂,五剂为一疗程,前后共吃了二个月(具体费用有发票)。4.在吃中药治疗期间,被告的儿子陪爷爷去杭州医院复查了一次,车费、检查费、住宿费的费用约2000元。5.农历2009年12月23日至2010年正月十九,父亲在郑某甲家期间,就开始无理指责郑可华饭菜做不好吃等,并叫他去打工。被告的儿子自2005年后一直住在父亲家中。6.原告起诉书中五名证人,被告知道有三人已收受郑某甲赠送的父��的财产,因此,证人证言是不真实的。7.父亲写遗嘱是在郑某甲家期间所写,既没证人也不是父亲本人的笔迹。8.现父亲房屋土地使用证放在郑中乡娘舅邵道醒手中。娘舅告诉过郑可华、郑学军,等父亲郑海根死后过满七,双方协商解决遗产问题。房屋及财产归父亲郑海根所有,不归任何一方。为此被告不同意原告的意见,被告认为:1.原告应归还父亲财产,包括电视机、自行车、手机、电瓶车等。2.父亲留下的遗产应归被告所有。被告郑某丁未向本院提交证据。为查清事实,本院依职权向邵道醒调查,并制作了询问笔录一份,邵道醒称本案的自书遗嘱是真实的。经庭审质证,原告郑某乙、郑某丙对原告郑某甲提交的证据均无异议,被告郑某丁对原告郑某甲提交的证据,除对遗嘱的真实性有疑问外,其他均无异议。当事人对本院对邵道醒调查的询问笔录均无异议���经比照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及合法性,结合双方的质证意见,本院认为,被告郑某丁虽对遗嘱的真实性有疑问,但其对本院对邵道醒调查的询问笔录并未表示异议,也即对遗嘱的真实性认可,为此对原告郑某甲提交的证据及本院对邵道醒制作的询问笔录,本院均予以采信。综合上述有效证据,并结合当事人的庭审陈述及双方举证责任,经审理本院认定如下事实:郑海根、邵东风系夫妻,原告郑某甲、郑某乙、郑某丙系郑海根、邵东风之女,三原告均已出嫁,被告郑某丁系郑海根、邵东风之养子。邵东风于2004年5月29日去世,其去世后遗产未分割,郑海根于2010年6月28日去世。郑海根、邵东风生前有夫妻共同财产房屋一幢及猪栏一间。房屋的使用土地面积为90.48平方米,坐落在佛岭后村下村,东至郑樟发房屋,南至山坡、村学校,西至公共路,北至村机耕道路。���栏的使用土地面积为21.6平方米,坐落在佛岭后村下村,东至郑学军房屋,南至共用道,西至郑学军房屋,北至郑学军房屋。上述财产的价值,各方当事人均认可为共40000元。郑海根在去世前的2010年1月7日,立有自书遗嘱一份,指定其生前掌管的房屋一幢、猪栏一间、小店房一间都由原告郑某甲继承。现因遗产分割问题,当事人之间产生争议,故诉至本院。本院认为,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办理。本案的遗产为房屋一幢和猪栏一间(价值40000元),因上述财产原系郑海根、邵东风的夫妻共同财产,而邵东风先于郑海根死亡,因其未立遗嘱,为此邵东风死亡后,属于邵东风本人的遗产为房屋一幢和猪栏一间的一半份额,应按照法定继承由法定继承人郑海根、郑某甲、郑某乙、郑某丙、郑某丁继承。郑海根死亡后,属于郑海根本人的遗产为房屋一幢和猪栏一间的一半份额及郑海根从邵东风的遗产中继承过来的份额。虽然郑海根立有自书遗嘱,但郑海根在遗嘱中处分了邵东风的遗产,而遗嘱中处分他人的财产这部分,应认定无效,故该部分应按照前述的法定继承办理。而郑海根在遗嘱中处分自己的财产这部分,合法有效,应按照遗嘱继承办理,其指定将其财产由原告郑某甲继承,应予以支持。考虑到原告郑某甲继承本案的遗产的份额最多,为此本院确定本案的遗产由原告郑某甲所有,而由其支付给其他继承人相应的折价款。因被告的生活较困难,且三原告亦同意适当照顾被告,故在分配邵东风的遗产(价值20000元)时,本院酌情确定可由被告适当多分。综上,当事人合理的诉讼请求,本院予以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二款、第十六条、第十七条��二款、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第四项、第二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八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坐落在淳安县屏门乡佛岭后村下村的房屋一幢(东至郑樟发房屋、南至山坡、村学校、西至公共路、北至村机耕道路,使用土地面积为90.48平方米)及猪栏一间(东至郑学军房屋、南至共用道、西至郑学军房屋、北至郑学军房屋,使用土地面积为21.6平方米),由原告郑某甲所有。二、原告郑某甲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被告郑某丁折价款10000元,支付原告郑某乙折价款2500元,支付原告郑某丙折价款2500元。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800元,减半收取400元,由原告郑某甲、原告郑某乙、原告郑某丙、被告郑某丁各负担100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1份及副本3份,上诉于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并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800元(开户银行:工商银行湖滨分理处;帐号:12×××68,户名: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财产案件提起上诉的,案件受理费按照不服一审判决部分的上诉请求预交。在上诉期满后七日内仍未交纳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审判员  詹鹏飞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书记员  赵谊芳 更多数据:搜索“”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