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09)甬北民初字第1032号

裁判日期: 2010-01-04

公开日期: 2015-12-28

案件名称

梁某甲、梁某乙与梁某丙、梁某丁遗嘱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宁波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案由

法律依据

全文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09)甬北民初字第1032号原告:梁某甲。原告:梁某乙。两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杨某某。被告:梁某丙。被告:梁某丁。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郑某某。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钱某。原告梁某甲、梁某乙诉被告梁某丙、梁某丁遗嘱继承纠纷一案,本院于2009年8月18日立案受理,由审判员郭晓寅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双方曾自行庭外和解但无果)。两原告委托代理人杨某某,被告梁某丙、被告梁某丁及其委托代理人郑某某、钱某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两原告诉称:两原告与两被告系兄弟姐妹关系。原、被告的父亲梁戊于1982年亡故。母亲邵甲也于2005年6月亡故。母亲生前拥有祖传个人所有的坐落于宁波市江北区××街道西××西××楼房四间一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号为北庄某某(93)字第1507号,地号为1497167,建筑占地面积133.91平方米。母亲亡故后,原、被告为分割母亲名下股权分红某及农某某发生争执。期间,原告梁某甲在整理母亲遗物时,找到了母亲于1993年5月18日让他人代书的遗嘱一份,该遗嘱指定原告梁某甲继承楼房两间(地号1497167-1)、一弄,原告梁某乙继承楼房两间(地号1497167)。由于原、被告经母亲生前户籍所在地村多次调解无效,故两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确认邵甲的代书遗嘱有效;坐落于宁波市江北区××街道西××西××楼房中××(××号1497167-1)及一弄归原告梁某甲所有,另两间楼房归原告梁某乙所有;两原告各拥有邵甲名下村民农龄股股权22.5股及其分红等相应权某的四分之一份额。两原告为证明其主张,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1.遗嘱一份,拟证明邵甲于1993年5月18日立代书遗属一份,将其所有的坐落于宁波市江北区××街道西××西××楼房中的北首两间一弄归原告梁某甲继承,另南首两间楼房归原告梁某乙继承的事实。2.申请证人邵某当庭作证,拟证明邵甲委托其代书遗嘱的事实。3.庄桥街道××××村民委员会证明一份,拟证明原、被告双方就邵甲遗产问题经村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无果的事实。被告梁某丁辩称:邵甲委托邵某代书遗嘱时,无两位见证人,故该代书遗嘱无法律效力。梁某甲在母亲2005年6月15死后一个月就发现了该代书遗嘱,距今已有4年,现两原告就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已过两年诉讼时效,故要求驳回原告的起诉。被告梁某丁为证明其主张,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1.协议书一份,拟证明在1991年3月28日在西邵村支部书记及村长主持下,邵甲及子女就住房及赡养事宜达成协议及当时未确认房屋产权分割仅将诉争房某暂时给两原告使用的事实。2.对陈某、李某的调查笔录二份,拟证明见证人陈某、李某在邵某代书遗嘱时既未在场也未签字,仅事后在遗嘱上盖章的事实。3.梁某丙、梁某丁写给两原告的书面材料一份、书信两份及签字确认的协议书一份,拟证明原、被告双方一直就母亲遗留的房某某行协商,但协商无果的事实。被告梁某丙辩称,其答辩意见与梁某丁一致。被告梁某丙无证据向法庭提交。为查明案件事实,本院依职权就邵某为邵甲代书遗嘱一事对陈某(又名陈乙、陈丙)进行了调查,并制作调查笔录一份。通过庭审举证、质证,本院对上述证据认证如下:对原告举证1、两被告对真实性无异议,对邵甲捺印及邵乙代书无异议,但认为当时两见证人陈某、李某不在场,是事后签字的,故该代书遗嘱无法律效力;对原告举证2,证人邵某陈述邵甲遗嘱是由其代书的,他在家将遗嘱草拟好后就让邵甲再去叫个证明人,后邵甲将陈某叫了过来,在宣读遗嘱后,两人均无异议,陈某在遗嘱上签名,而邵甲不会写字就在上面捺印盖章,后该遗嘱就给了邵甲,而李某在遗嘱上签名是本人刚刚才知道的,两被告认为遗嘱是邵某写的,但当时陈某不在场;对原告举证3,两被告无异议。对被告梁某丁举证1,两原告对真实性无异议,但认为与本案无关联性;对被告梁某丁举证2,两原告对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均有异议,认为证人应当出庭作证;3,对被告梁某丁举证3,两原告认为书信是两被告单某面书写,与本案无关,而协议书也未签字生效。对被告梁某丁的举证,被告梁某丙均无异议。对本院依职权对陈某所作的笔录(陈某陈述邵甲要求其在代书遗嘱过程中见证属实,但“陈丙”章是自已盖上去的,但上面的名字“陈丙”是否是本人所签记不清了,立遗嘱时是否在邵某家也记不清了,郑某某与钱某给本人做的笔录只是粗粗一看就在上面签名了),两原告认为陈某对邵甲让邵某代书遗嘱是知情的,而且也在上面盖章签名,结合代书人的证言可以证明陈某也是代书遗嘱的见证人,故该遗嘱有法律效力;两被告认为陈某在邵某为邵甲代书遗嘱时不在场,是事后在邵甲要求下补盖了印签,而其名字是邵某自已写的,要求对遗嘱上的“陈丙”签名进行司某某定。本院认为两原告举证1、2及与本院对陈某所作的调查笔录能相互印证,能证明其主张的事实,被告虽有异议但无证据证明陈某不在邵某为邵甲代书当时现场,且被告提出鉴定要求应在举证期限内提出,故异议不成立,本院对上述证据予以认定;对原告举证3,被告无异议,本院予以认定;对被告梁某丁举证1,两原告及被告梁某丙对真实性无异议,但两原告关于该证据与本案无关联性的异议不成立,本院对该证据予以认定;被告梁某丁举证2,本院认为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原告异议成立,故对此不予以认定;对被告梁某丁举证3,本院认为原告异议成立,故对上述证据不予认定。综上,结合原、被告庭审陈述,本院认定案件事实如下:原告梁某甲、梁某乙与被告梁某丙、梁某丁系兄弟姐妹关系。原、被告的父亲梁戊于1982年亡故。母亲邵甲也于2005年6月亡故。邵甲生前拥有祖传个人所有的坐落于宁波市江北区××街道西××西××楼房四间一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号为北庄某某(93)字第1507号,地号为1497167,建筑占地面积133.91平方米。邵甲故后,上述房屋一直由两原告在使用,后原告梁某甲在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邵甲于1993年5月18日让同村村民邵某代书遗嘱一份。代书遗嘱时在场见证的除邵某外尚有另一村民陈某(又名陈乙、陈丙),事后李某也在遗嘱的见证人落款处盖章签字。在该遗嘱中,邵甲将个人所有的坐落于西××西××楼房四间一弄中的北首两间及一弄由梁某甲继承,南首两间由梁某乙继承。另查明邵甲在庄桥街道××××村享有农龄股股权22.5股及名下还有3219元(在西邵村)未领取。由于原、被告就相关遗产的继承权协商无果,故纠纷成讼。本院认为,邵甲委托他人代书的遗嘱,符合法律要件,内容合法,是其真实意思的表示,应受法律保护。原告梁某甲、梁某乙作为邵甲指定的其个人所有的坐落于宁波市江北区××街道西××西××楼房四间一弄房产的继承人(其中北首两间及一弄由梁某甲继承,南首两间由梁某乙继承),在发现遗嘱及继承开始后均未明示放弃继承,即视为接受继承,并不存在诉讼时效问题。关于邵甲在庄桥街道××××村享有的农龄股股权22.5股及名下3219元,由于邵甲生前未立遗嘱对上述遗产进行处理及安排,上述遗产适用法定继承。原告梁某甲、梁某乙与被告梁丙、梁某丁作为法定继承人均未明示放弃继承,即视为接受继承,上述遗产转化成原、被告共有产应由原、被各享有四分之一份额。故本院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被告的答辩意见无相应证据佐证,本院对此不予支持。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0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邵甲于1993年5月18日所立的代书遗嘱具有法律效力。二、被继承人邵甲的遗产即坐落于宁波市江北区××街道西××西××楼房四间一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号为北庄某某(93)字第1507号,地号为1497167,建筑占地面积133.91平方米],其中北首两间及一弄归原告梁某甲所有,南首两间归梁某乙所有。三、邵甲遗产即在庄桥街道××××村享有的22.5股农龄股股权及名下3219元,由原、被告四人各享有5.625股农龄股股权及现金804.75元。本案受理费2500元,减半收取1250元,由原告梁某甲、原告梁某乙、被告梁某丙、被告梁某丁各负担312.5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人在收到本院送达的上诉案件受理费缴纳通知书后七日内,凭判决书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大厅收费窗口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如银行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财政局预算外资金,帐号为81×××01,开户银行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如邮政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室。汇款时一律注明原审案号。逾期不交,作自动放弃上诉处理。审 判 员 郭晓寅二〇一〇年一月四日代书记员 邵晓丽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