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西民二终字第1990号
裁判日期: 2009-12-11
公开日期: 2014-12-18
案件名称
张小宁、张碧君与张文江、赵亚莉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张小宁,张碧君,张文江,赵亚莉
案由
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07年)》: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
全文
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09)西民二终字第1990号上诉人(原审原告)张小宁,陕西省周至县马召地段医院职工。上诉人(原审原告)张碧君,系张小宁之。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张文江,陕西省周至县板房子乡政府干部。委托代理人张志勇,男,1936年1月6日出生,汉族,系张文江之父。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赵亚莉,陕西省周至县人民医院职工,系张文江之妻。委托代理人张志勇,简况同上。上诉人张小宁、张碧君因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不服陕西省周至县人民法院(2009)周民重字第11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认定,张小宁与张文江毗邻居住,2004年8月28日12时许,双方当事人因倾倒垃圾发生口角争吵,继而引起张文江及妻赵亚莉和张小宁及女儿张碧君互殴厮打,双方均不同程度受伤。张小宁、张碧君当天入住周至县人民医院治疗。张小宁住院11天,经诊断为:1、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1)脑震荡(2)左枕部头皮挫伤(3)头皮下血肿;2、左前臂中段外侧皮肤挫裂伤;3、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4、右侧外伤性鼓膜穿孔。住院费1157.12元,门诊费470.7元,合计1627.82元。张碧君住院治疗4天,经诊断为:1、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脑震荡;2、顶部头皮裂伤;3、右肩部软组织损伤。住院费730.9元,门诊费734.3元,合计1487元。张小宁出院后,在县医院、省医院等门诊医疗花费440元,药店购药花费1092.5元。张碧君出院后在各医院门诊医疗费213元,药店购药240元。2004年11月29日张文江、张小宁均因打架伤害,被周至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双方亲属找村委会调解,就民事部分达成如下协议:1、鉴于双方当事人均受到伤害,由双方当事人各自治疗自己的伤害,互不找补。2、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双方以后均不得因以前打架一事再引起纠缠;3、本协议双方签字后生效,共同遵守不违。此协议张小宁签字。张文江、赵亚莉2004年12月20日也分别在协议上签名。调解协议书面上盖有二曲镇镇丰村民委员会印章,并注调解人,镇丰村调解组。2004年12月22日张小宁被取保候审后,曾到派出所、村委会提出对调解协议不服。因张小宁右耳鼓膜穿孔,经法医鉴定属轻伤,周至县人民检察院对张文江提起公诉。2007年4月5日陕西省周至县人民法院作出(2007)周刑初字第23号刑事判决书,张文江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拘役六个月。张文江不服,提出上诉。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年6月13日作出(2007)西刑一终字第90号刑事裁定,维持原判。2006年3月31日西安市公安局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对张碧君伤情的鉴定结论为,其头部损伤属轻微伤。2008年3月,张小宁与张碧君诉至陕西省周至县人民法院称,2004年8月28日,张文江、赵亚莉夫妻二人因与其房屋庄基一事发生矛盾,双方发生口角,张文江、赵亚莉将其母女二人打伤住院治疗。经城关派出所立案,陕西省周至县人民检查院起诉,陕西省周至县人民法院于2007年4月5日作出(2007)周刑初字第23号刑事判决,张文江犯故意伤害罪,判决拘役六个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由于其当时伤情尚在治疗中,无法主张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故随后提起诉讼。张小宁又称其被拘留期间与张文江、赵亚莉形成的调解协议书,其在协议书上签名,是其父强迫其所写,当时并未阅看协议内容,且该调解协议并非村民委员会调解人员主持调解达成的协议,主张该调解协议无效,并请求撤销该协议。要求张文江、赵亚莉赔偿其与女儿的医疗费、交通费、护理费、营养费、误工费、鉴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费用共计65827.82元。张文江、赵亚莉答辩称,双方争吵打架属实,但此次打架属互殴事件,其与张小宁、张碧君均受伤。其涉嫌伤害罪已被处理,但张小宁也涉嫌伤害罪,检察院已公诉至法院还未终结。其与张小宁、张碧君之间的民事赔偿已经镇丰村民委员会调解达成了调解协议,因此双方的民事赔偿部分已处理完毕。另外人身受到伤害诉讼时效为1年,事发于2004年8月28日,而张小宁、张碧君于2008年3月才诉讼法院,早已过了诉讼时效。张小宁与张碧君请求撤销调解协议,也已超过行使撤销权时效,故请求法院驳回张小宁、张碧君的诉讼请求。原审法院以(2008)周民初字第499号民事判决书判决后,张小宁、张碧君不服,上诉至本院,本院以(2009)西民二终字第222号民事裁定书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该院重审期间,原告张小宁、张碧君又提交了2009年4月27日、6月19日在药店购买西药单据两张615.6元。张小宁以其在拘留所关押期间,民警与其父强迫其在调解协议上签名同意,该调解协议不是调解组人员主持双方达成的协议,属无效协议,请求依法撤销;坚持认为被告张文江刑事案件终结后,其主张人身损害赔偿符合法律和有关规定,不存在超过诉讼时效,应依法支持其起诉请求。被告张文江、赵亚莉辩称,原、被告打架均有受伤,张文江承认打伤张小宁,法院给张文江判了刑,对原告张碧君受伤不认可,并认为张小宁也打了被告,周至县人民检察院以张小宁犯伤害罪起诉法院,该案尚未终结,并坚持原、被告对民事赔偿部分已经村委会调解达成协议,原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在协议书上签名,意思表示真实,属有效协议。原告起诉被告人身损害赔偿及请求撤销调解协议均已超过诉讼时效,要求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审同时查明,调解协议上没有原告张碧君的签名,且协议内容也未涉及张碧君的治疗费问题。原审认为,张小宁、张碧君与张文江、赵亚莉打架,双方均不同程度受伤,就其人身损害赔偿经村委会主持,双方签字达成调解协议。张小宁、张文江、赵亚莉均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均在调解协议上签名,应视为双方接受该调解协议,其意思表示真实,该调解协议应属有效协议。张小宁主张该协议无效证据不足,故张小宁的主张和赔偿请求依法不予支持。事发时,张碧君尚未成年,张小宁系其法定代理人,故张小宁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名,亦代理了张碧君。另张碧君在一年后提出人身损害赔偿诉讼请求,超过诉讼时效。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及有关民事法律政策之规定,遂判决:一、驳回张小宁要求张文江、赵亚莉人身损害赔偿之诉讼请求。二、驳回张碧君要求张文江、赵亚莉人身损害赔偿之诉讼请求。一审案件受理费660元(张小宁未预交),由张小宁、张碧君承担。宣判后,张小宁、张碧君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诉称,其与张文江、赵亚莉的调解协议系胁迫签订,应属无效协议,且其未在法定时效期内主张权利,是因刑事案件的审理延迟,故其与女儿张碧君现主张权利,并未超过法定时效。综上,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撤销原判,判令张文江、赵亚莉赔偿其与女儿张碧君的医药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营养费、精神抚慰金等各项损失共计65827.82元;判令诉讼费由张文江、赵亚莉承担。张文江、赵亚莉答辩称,双方已签订调解协议对该起打架事件的民事赔偿部分不再追究,张碧君在发生打架事件时并未成年,张小宁代张碧君在调解协议上签名,应视为其真实意思的表示,故调解协议应属有效,且张小宁、张碧君起诉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已超过法定诉讼时效,综上,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二审法院维持原判。经审理查明,原审查明事实属实。本院认为,张小宁、张碧君与张文江、赵亚莉因倾倒垃圾发生矛盾,理应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双方因此互相辱骂厮打,确属不当。周至县二曲镇镇丰村村委会会同两家家人参与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张小宁、张文江、赵亚莉分别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确认,应视为对自己权利的处分,故该协议应属有效协议。张小宁现上诉主张该调解协议无效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依法不予支持。关于上诉人张碧君要求张文江、赵亚莉赔偿其医疗费等经济损失的问题。张小宁与张文江、赵亚莉签字确认的调解协议虽未涉及张碧君,但张碧君是2004年8月被打后经周至县人民医院确诊为,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脑震荡)、顶部头皮裂伤、右肩部软组织损伤住院治疗4天出院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款(一)项的规定,张碧君应在周至县人民医院确诊其伤情后一年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主张权利,要求致害人赔偿,但其于2008年3月28日向周至县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赔偿的诉讼请求,已超过法定诉讼时效,丧失了胜诉权,故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审判程序合法。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1446元减缴1000元,收缴446元由张小宁、张碧君承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 邢锐飞审判员 肖 勇审判员 路小红二00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书记员 刘 毅 来源: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