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绍中民一终字第405号
裁判日期: 2007-06-15
公开日期: 2014-10-24
案件名称
楼来永与俞国平、丁国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浙江省绍兴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楼来永,俞国平,丁国建
案由
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
全文
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07)绍中民一终字第405号上诉人(原审原告)楼来永。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李卫民。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俞国平。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金顺新。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丁国建。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陈寅。上诉人楼来永因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不服诸暨市人民法院(2006)诸民一初字第3933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07年4月9日立案受理,并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本案。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判决查明,被告俞国平与原告楼来永的亲家汤忠水系前后邻居。2005年10月20日上午,被告俞国平组织人员在自家后院砌了一堵围墙,双方为此产生矛盾。中午11时许,俞国平见汤忠水、原告楼来永等人用木棒在捅自家的后院围墙,当即拿着自来水管冲至门外,并叫喊“快来呀,围墙被推倒了”,但被其亲属劝住。这时,被告丁国建等人也跟出来,到围墙边上前制止,双方为此发生争执。期间,被告丁国建用砖块砸向对方,击中正在捅围墙的楼来永右面部,致楼来永头部着地跌倒,此后楼来永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被告俞国平的堂兄弟俞某丙见状越过围墙,与汤忠水一起将原告楼来永抬上躺椅,用两根绳索分别拴在躺椅前后脚的内侧,两人用毛竹扛着躺椅送楼来永去医院就诊,抬至不远处,靠躺椅枕头一侧(后边)的绳结松开导致躺椅侧翻,致楼来永头部再次着地。随后楼来永被送至诸暨市人民医院治疗,先后两次住院治疗,共住院165天,支出医疗费238345.40元,住院诊断为:脑瘫、有额颞急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头皮裂伤、右颞顶骨骨折、肺部感染、多处软组织挫伤、左额颞顶硬膜下积液、颅内感染。治疗期间,楼来永还支出洗理费50元,并为购买医疗辅助用品支出810.30元。此外,楼来永还支出交通费131.50元。纠纷发生后,诸暨市公安局立案侦查。2005年12月,经诸暨市公安局法医鉴定,楼来永所受的人体损伤属于重伤。侦查期间,被告丁国建预付给楼来永赔偿款22000元。2006年2月27日,经绍兴明鸿司法鉴定事务所鉴定,认为根据楼来永四肢瘫(其中肌力2级以下)的人体损伤情况,其人体损伤属于一级伤残;因其目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其护理依赖等级为一级护理依赖。为此,楼来永支出鉴定费2000元。2006年5月,诸暨市人民检察院对被告丁国建提起公诉,法院于同年7月3日作出(2006)诸刑初字第457号刑事判决书,判决丁国建犯有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丁国建对判决不服,上诉至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于9月11日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裁定。该案审理过程中,楼来永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9月19日,楼来永单独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判如所请。另查明,被告楼来永的母亲王兰珍,生于1926年10月24日,现尚健在。王兰珍现有五子一女。原审法院核定楼来永损失,根据2005年浙江省人民生活水平主要指标,以及原告楼来永的伤情,原告合理的经济损失确定如下:(1)医疗费239205.70元;(2)误工费38.50元/天×130天=5005元;(3)住院伙食补助费为8元/天×165天=1320元;(4)护理费,其中护理依赖等级鉴定前应予支持的护理费为37.58元/天×130天=4885.40元;由于原告因伤残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还应当考虑长期护理费,在考虑护理期限时应当将受害人受害时的年龄与我省的人均期望寿命进行比较,用该人均预期寿命减去受害人在遭受损害时的年龄,再结合受害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因素进行适当调整后,确定一个期限,故确定原告的护理期限为15年,计算为13715元/年×15年×100%=205725元;(5)残疾赔偿金为6660元/年×20年×100%=133200元;(6)鉴定费2000元;(7)营养费,根据原告的伤残情况,其请求5000元应属合理;(8)被抚养人生活费为5125元/年×5年÷6=4270.83元;(9)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根据原告提供的交通费用票据,认定为131.50元;以上合计600743.43元。由被告丁国建承担80%,计480594.74元。以上事实由原、被告的陈述,(2006)诸刑初字第457号刑事判决书,(2006)绍中刑终字第187号刑事裁定书,诸暨市公安局对证人俞某甲、俞某乙、俞某丙的询问笔录,楼来永提供的门诊病历、医疗费收据,楼来永提供的法医学活体检验鉴定书、鉴定费收据,楼来永提供的交通费票据,常住人口登记薄、诸暨市直埠镇俞家坞村民委员会出具的证明等证据所证实。原审判决认为,公民的身体健康权受法律保护。被告丁国建在邻里纠纷发生后,不从息事宁人的角度加以劝阻,反而用砖块击伤原告楼来永面部,致楼来永倒地后头部受伤,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原告被丁国建用砖块击中头面部倒地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说明其伤势极其严重,之后原告被他人送往医院途中,再次从躺椅上滑落伤及头部,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原告头部的主要伤势系第二次跌落所致,被告对此提出的抗辩不能成立;考虑到原告楼来永受伤前用木棒捅围墙,起因上存在一定的过错,且从日常生活经验分析,在楼来永头部已经遭受重创的前提下,第二次伤及头部,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头部伤势,导致损害后果扩大,扩大损害后果不能归咎于被告丁国建。基于前述理由,应当酌情减轻被告丁国建的赔偿责任。在被告俞国平的行为是否已经构成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问题。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行为人,在具体认定上,要求教唆、帮助人具备教唆或帮助的故意,知道其在不法活动中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以言语或行为实质上帮助他人实施了侵权行为。从俞国平事发前的言语和行为分析,俞国平在发现原告等人在捅围墙后发出的“快来呀”的言语,这一表达的含义并不明确,是前去制止他人对围墙实施的侵权行为抑或未可知,尚不能认定其有教唆、纠集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故意。从事后丁国建等人的掷砖行为分析,原本也是意欲制止对方的违法行为,后来才演变为侵权行为。故被告俞国平的言语和行为上不属于侵权法意义上的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其无需承担共同侵权责任。原告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0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7月11日作出的《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的规定: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根据法律适用的统一性要求,对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造成损害,未进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而提起独立民事诉讼的案件,自然不应再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故对原告的该项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百三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八条之规定,判决:一、被告丁国建赔偿原告楼来永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残疾赔偿金、鉴定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等经济损失480594.74元,已付22000元,尚应赔偿458594.74元,款限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付清;二、驳回原告楼来永要求被告俞国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和其余诉讼请求。本案应收受理费14390元,其他诉讼费150元,合计14540元,由原告楼来永负担4670元,被告丁国建负担9870元。楼来永不服原判,提起上诉称,原判决认定楼来永用木棒捅俞国平家的围墙、在本案起因上存在一定过错依据不足,即使确实捅了围墙,其过错也仅在于造成建筑材料损失;楼来永第二次头着地,原判认为致楼来永伤加重,并主观臆断为损失扩大、应酌情减轻加害人的赔偿责任,显然违背事实和法律;在本案纠纷中,俞国平煽动丁国建,丁国建用砖块砸伤楼来永,俞国平的煽动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丁国建致伤楼来永,应与丁国建共同承担侵权责任,且丁国建又系俞国平建筑围墙的帮工,又被俞国平叫到纠纷现场,对于丁国建的行为后果也应由被帮工人俞国平共同承担责任;丁国建被判刑,并不能免除本案被告俞国平赔偿楼来永因重伤所造成的精神损失。据此,原判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要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判,依法改判或发回原审法院重审。被上诉人俞国平在庭审中答辩称,俞国平没有伤害楼来永,也未煽动教唆丁国建去伤害楼来永;丁国建即使系俞国平砌筑围墙中的帮工,但丁国建用砖块砸伤楼来永的行为并非帮工行为。上诉人楼来永以丁国建受俞国平教唆、系俞国平帮工为由,要求俞国平与丁国建共同承担侵权责任,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要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被上诉人丁国建在庭审中答辩称,楼来永用木棒捅俞国平家的围墙,引起本案发生,楼来永存在严重过错;楼来永颞顶骨骨折主因系躺椅侧翻第二次头部再次着地所致,原判据此减轻丁国建的赔偿责任并无不当,且丁建国当时是阻止纠纷,并没有伤害楼来永的故意,更不会有受俞国平指使去伤害上诉人楼来永,要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对本案的事实的认定及与本案事实相关的评判,本院依据诸暨市人民法院于2006年7月3日作出的(2006)诸刑初字第457号刑事判决书、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6年9月11日作出的(2006)绍中刑终字第187号刑事裁定书,并结合绍兴明鸿司法鉴定事务所鉴定确认,即:2005年10月20日上午,被告俞国平与邻居汤水忠为俞国平家砌围墙产生矛盾。中午11时许,俞国平见汤忠水、原告楼来永等人用木棒在捅围墙,即与丁国建、丁国伟等人上前制止,双方为此发生争执,被告丁国建用砖块砸向对方,击中正在捅围墙的楼来永右面部,致楼来永跌倒头部着地后昏迷。被告俞国平的堂兄弟俞某丙见状越过围墙,与汤忠水一起将原告楼来永抬上躺椅,用两根绳索分别拴在躺椅前后脚的内侧,两人用毛竹扛着躺椅送楼来永去医院就诊,抬至不远处,靠躺椅枕头一侧(后边)的绳结松开导致躺椅侧翻,致楼来永头部再次着地。楼来永头部再次着地是否加重其伤势的问题,依据上述刑事判决书、裁定书评判认为“楼来永头部再次着地,现有证据尚无法查明和确认,辩方丁国建未能提供相应证据证明该次头着地加重其伤势的事实,故被告人提出对楼来永伤进行重新鉴定的理由不足,不予采纳”,本案审理中,被上诉人亦未能提供新证据证明该次头着地加重其伤势的事实,同时,根据诸暨市公安局于2006年3月23日对楼来永头部损伤情况的说明“根据调查材料及补充材料的记载,伤者楼来永在现场被丁国建砖块砸伤、倒地并受伤的情节明确,后楼来永在被抬出村口,从藤椅上摔下时被汤水忠、俞某丙扶住,头部并没有受到损伤的情节也比较清楚。故分析认为,楼来永头部损伤,为砖块砸伤后倒地形成。”故本案原判认为“从日常生活经验分析,在楼来永头部已经遭受重创的前提下,第二次伤及头部,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头部伤势,导致损害后果扩大,扩大损害后果不能归咎于被告丁国建”的评判缺乏证据证实,认定错误;依据上述认定的事实,上诉人楼来永等先用木棒捅俞国平家的围墙,系本案的诱发因素,该事实本院予以认定;原判对本案认定的其他事实,当事人双方均无异议,本院亦予以确认。本院认为,本案纠纷的起因、楼来永受伤的经过,原判主要依据(2006)诸刑初字第457号刑事判决书、(2006)绍中刑终字第187号刑事裁定书,本案诉讼中当事人双方所提供的证据也主要依据该刑事判决书、裁定书所涉及的证据。原判既然在认证部分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的规定,生效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在后诉中具有事实证明效力,不应再就楼来永头部第二次着地作出新的评判,并以此作为减轻被上诉人丁国建的赔偿责任理由之一不当,对此本院予以纠正,在承担责任上由上诉人楼来永承担一成损失为宜。上诉人楼来永对原判认为“楼来永受伤前用木棒捅俞国平家的围墙、起因上存在一定过错”不当的抗辩,缺乏法律依据,不予支持;关于被上诉人俞国平是否应与丁国建共同承担侵权责任,楼来永在一审中以俞国平教唆、纠集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丁国建致伤楼来永,但上述刑事案件中未将俞国平作为共同犯罪论处,因此,楼来永以俞国平系本案的共同侵权人,应与丁国建共同承担侵权责任,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支持;二审中楼来永又以丁国建系俞国平的帮工,且被俞国平叫到现场,对于丁国建的行为后果也应由被帮工人俞国平来共同承担责任,本院认为上诉人楼来永这一主张,系对帮工的法律关系的曲解,法律规定业主承担帮工的责任是指帮工在完成业主指示的事务中因过错致人损害的,本案不存在这一法定事由,楼来永的这一主张于法不符,本院不予支持。原判对楼来永主张精神损失赔偿问题的处理符合法律的规定。据此,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判决如下:一、维持诸暨市人民法院(2006)诸民一初字第3933号民事判决第二项,即驳回上诉人楼来永要求被上诉人俞国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和其余诉讼请求。二、变更诸暨市人民法院(2006)诸民一初字第3933号民事判决第一项为被上诉人丁国建赔偿上诉人楼来永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残疾赔偿金、鉴定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等经济损失540669.09元,已付22000元,尚应赔偿518669.09元,款限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付清。一审案件受理费14390元,其他诉讼费150元,合计14540元,由上诉人楼来永负担6497元,被上诉人丁国建负担8043元;二审案件受理费14390元,由上诉人楼来永负担7195元,被上诉人丁国建负担7195元。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章建荣审 判 员 冯勤伟代理审判员 毛振宇二〇〇七年六月十五日书 记 员 李琼珏 关注公众号“”